"不把黄金买画工":她不愿用黄金收买画工,
"进身羞与自媒同":耻于像他人那样自献求宠。
# 自媒:自荐,自我营求。,进:指受到皇帝宠幸。
"始知绝代佳人意":才知这绝代佳人的心意,
"即有千秋国士风":竟有千秋国士般的高风。
# 国士:国中英才。
"环佩几曾归夜月":玉佩何曾在夜月中归来,
# 几曾:何尝。,环佩:女子衣上饰物。
"琵琶唯许托宾鸿":唯有琵琶声托付给悲鸿。
# 托宾鸿:用大雁传书的传说。宾鸿,作客的大雁。因大雁一年一度南征北归,犹如作客,故称。《礼记·月令》:“鸿雁来宾。”,唯许:只能。
"天心特为留青冢":上天特意留存她的青冢,
# 青冢:昭君墓。墓上草四季常青,故称。,天心:天意。
"春草年年似汉宫":年年春色还似昔日汉宫。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诗中以“国士风”重塑王昭君形象,通过其高洁品格与悲剧命运的对比,表达了对世道昏暗的慨叹及对人物的悲悯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化用《西京杂记》中“王嫱不赂画工”典故,以明妃拒贿画工事凸显其刚直品格;借“国士”概念(《三国志》)类比明妃气节,将其提升至“可就见,不可屈致”的高士境界,深化人格高度。对比:将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与其他宫人“皆赂画工”对比,以众人的妥协反衬其坚守;以杜甫笔下明妃“环珮归魂”的哀伤与本诗“几曾归夜月”的刚健对比,翻出新意,突出其死生不渝的气节。
3. 分段赏析
“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两句直切题意,以“不赂画工”的核心情节破题。诗人紧扣《西京杂记》中“王嫱不肯贿赂画工”的记载,用“羞与自媒”点明明妃不愿屈从后宫陋习、以不正当手段谋求进身的高洁态度,对比其他宫人“皆赂画工”的行径,凸显其人格的刚直磊落。“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两句承前升华,以“国士风”譬喻明妃品格。“国士”本指一国栋梁,具“可就见,不可屈致”的气节(《三国志》语),诗人突破杜甫、王安石等前人窠臼,首次将明妃与“国士”类比,既肯定其容貌“绝代”,更推崇其精神如国士般崇高,十四字一意,在内容与形式上均具创新性。“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唯许托宾鸿”两句翻出新意,回应杜甫“环珮空归月夜魂”的哀伤基调。诗人以“几曾归”否定明妃魂魄屈从命运的哀婉想象,强调其“生既刚强,死亦刚强”的风骨;“托宾鸿”(托鸿雁传情)虽含思乡之情,却以“唯许”二字赋予情感传递以主动姿态,更显明妃气节之坚贞。“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两句以神话意象作结。化用“青冢草色长青”的传说(《太平寰宇记》),以“天心”暗指天意对明妃品格的褒奖,“春草似汉宫”既写草色长青如故土,亦隐喻明妃对汉朝的眷恋至死未改,以自然意象收束,于浪漫想象中深化其爱国情怀与人格光辉。
4. 作品点评
“明妃曲”多咏昭君出塞故事,唐宋名家佳作频出,其中杜甫七律《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堪称压卷之作,后世继作虽多却难出其右,而此诗则令人刮目相看。全诗塑造了一个既具爱国情怀又不迎合世俗的崭新明妃形象。
上一篇:清·张问陶《梅花(其一)》
下一篇:清·曾国藩《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