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涨西塘金堤斜":春雨涨满了西塘,金色的堤岸倾斜着,
# 斜:念xiá。,金堤:对堤的美称。,雨涨西塘:一本作“日西塘水”。
"碧草芊芊晴吐芽":在晴朗的天气下,碧草茂盛,吐出新芽。
# 晴:一本作“青”,一本作“暗”。,芊芊:茂盛貌。,碧:一本作“百”。
"野岸明媚山芍药":野外的岸边,山芍药明艳动人,
# 媚:一本作“灭”。
"水田叫噪官虾蟆":水田里,虾蟆喧闹鸣叫。
# 官虾蟆:对蛤蟆的戏谑之称。据《晋书》记载,晋惠帝天性愚蒙,一次听闻蛤蟆叫,便问侍从之人:“它们是为官叫,还是为私叫?”侍从回答:“在官地则为官,在似地则为私。”
"镜中有浪动菱蔓":平静如镜的水面泛起波浪,菱蔓随之晃动,
# 菱:一本作“芰”。,镜:指平静如镜面的塘水。一本作“湖”。
"陌上无风飘柳花":田间小路上没有风,柳花却在飘飞。
# 飘:一本作“吹”。
"何事轻桡句溪客":为何那轻摇船桨的句溪客,
# 句:飞卿自指。句:一本作“向”。,轻桡:即轻舟,一本作“扁舟”。桡:船桨,借指船。
"绿萍方好不归家":眼见绿萍正好却还不回家?
# 方:一本作“虽”。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绘了春日野外西塘的诸多美景,如涨满雨水的西塘、蓬勃生长的碧草、明媚的山野、鸣叫的水田蛙等,营造出清新秀丽的春日景象。同时,借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渴望归乡却不得的愁绪。
2. 分段赏析
首联“雨涨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描绘了春雨使得西塘水涨,金色的堤岸倾斜,在晴朗的天气下,碧草茂盛且吐出新芽的景象。“雨涨”“碧草”“晴吐芽”等描写,点明春日时令,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西塘初始之景,为全诗奠定清新明快的基调。颔联“野岸明媚山药,水田叫噪官虾蟆”:“野岸明媚”展现出野外岸边明亮鲜艳的色彩,“山药”为岸边增添了自然的野趣;“水田叫噪”则从听觉角度,描绘出水田中虾蟆鸣叫的热闹场景,一静一动,从不同感官角度描绘出春日西塘周边充满生机的景象。颈联“镜中有浪动薜荔,陌上无风飘柳花”:“镜中”将平静的水面比作镜子,“浪动薜荔”写出水面波动使薜荔摇曳的动态美;“陌上无风”却“飘柳花”,进一步强调春日的轻柔与柳花的轻盈,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春日西塘的独特景致,富有画面感。尾联“何事轻桡句溪客,绿萍方好不归家”:“轻桡句溪客”点明诗人漂泊在外的身份,“何事”以问句形式,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自己为何不能归家的疑惑与无奈;“绿萍方好”表面写眼前西塘绿萍正好的美景,实则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诗人渴望归乡却不得的愁绪。
上一篇: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