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xíng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1
zhǎng
西
táng
jīn
xiá
cǎo
qiān
qiān
qíng
àn
míng
mèi
shān
sháo
yào
shuǐ
tián
jiào
zào
guān
jìng
zhōng
yǒu
làng
dòng
líng
màn
shàng
fēng
piāo
liǔ
huā
shì
qīng
ráo
gōu
绿
píng
fāng
hǎo
guī
jiā

译文

春雨涨满了西塘,金色的堤岸倾斜着,在晴朗的天气下,碧草茂盛,吐出新芽。野外的岸边,山芍药明艳动人,水田里,虾蟆喧闹鸣叫。平静如镜的水面泛起波浪,菱蔓随之晃动,田间小路上没有风,柳花却在飘飞。为何那轻摇船桨的句溪客,眼见绿萍正好却还不回家?

逐句剖析

"雨涨西塘金堤斜":春雨涨满了西塘,金色的堤岸倾斜着,

# 斜:念xiá。,金堤:对堤的美称。,雨涨西塘:一本作“日西塘水”。

"碧草芊芊晴吐芽":在晴朗的天气下,碧草茂盛,吐出新芽。

# 晴:一本作“青”,一本作“暗”。,芊芊:茂盛貌。,碧:一本作“百”。

"野岸明媚山芍药":野外的岸边,山芍药明艳动人,

# 媚:一本作“灭”。

"水田叫噪官虾蟆":水田里,虾蟆喧闹鸣叫。

# 官虾蟆:对蛤蟆的戏谑之称。据《晋书》记载,晋惠帝天性愚蒙,一次听闻蛤蟆叫,便问侍从之人:“它们是为官叫,还是为私叫?”侍从回答:“在官地则为官,在似地则为私。”

"镜中有浪动菱蔓":平静如镜的水面泛起波浪,菱蔓随之晃动,

# 菱:一本作“芰”。,镜:指平静如镜面的塘水。一本作“湖”。

"陌上无风飘柳花":田间小路上没有风,柳花却在飘飞。

# 飘:一本作“吹”。

"何事轻桡句溪客":为何那轻摇船桨的句溪客,

# 句:飞卿自指。句:一本作“向”。,轻桡:即轻舟,一本作“扁舟”。桡:船桨,借指船。

"绿萍方好不归家":眼见绿萍正好却还不回家?

# 方:一本作“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野行》是唐代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中描绘春日野外西塘的秀丽风光,如雨水涨满西塘、碧草吐芽、山野明艳、水田蛙鸣等景致,营造出清新优美的氛围。后两句“何事轻桡句溪客,绿萍方好不归家”则借景抒情,以问句形式抒发诗人羁旅漂泊、渴望归家的愁绪。写作手法上,运用借景抒情,通过细腻写景自然引出情思;语言清丽,对仗工整。该诗展现了温庭筠诗歌善于描摹景物、借景传情的特点,在唐代律诗中,以其独特的景致描绘和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绘了春日野外西塘的诸多美景,如涨满雨水的西塘、蓬勃生长的碧草、明媚的山野、鸣叫的水田蛙等,营造出清新秀丽的春日景象。同时,借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渴望归乡却不得的愁绪。

2. 分段赏析

首联“雨涨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描绘了春雨使得西塘水涨,金色的堤岸倾斜,在晴朗的天气下,碧草茂盛且吐出新芽的景象。“雨涨”“碧草”“晴吐芽”等描写,点明春日时令,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西塘初始之景,为全诗奠定清新明快的基调。颔联“野岸明媚山药,水田叫噪官虾蟆”:“野岸明媚”展现出野外岸边明亮鲜艳的色彩,“山药”为岸边增添了自然的野趣;“水田叫噪”则从听觉角度,描绘出水田中虾蟆鸣叫的热闹场景,一静一动,从不同感官角度描绘出春日西塘周边充满生机的景象。颈联“镜中有浪动薜荔,陌上无风飘柳花”:“镜中”将平静的水面比作镜子,“浪动薜荔”写出水面波动使薜荔摇曳的动态美;“陌上无风”却“飘柳花”,进一步强调春日的轻柔与柳花的轻盈,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春日西塘的独特景致,富有画面感。尾联“何事轻桡句溪客,绿萍方好不归家”:“轻桡句溪客”点明诗人漂泊在外的身份,“何事”以问句形式,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自己为何不能归家的疑惑与无奈;“绿萍方好”表面写眼前西塘绿萍正好的美景,实则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诗人渴望归乡却不得的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清奇》

下一篇:唐·刘长卿《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