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朝代:清作者:龚自珍浏览量:2
jīn
liáng
tiáo
yuē
biàn
nán
dōng
shuí
qiǎn
cáng
chūn
shēn
féng
wǎng
rén
lián
shā
chú
ē
róng

译文

渡口桥梁的条约遍布东南沿海,是谁让鸦片藏在幽深坞堡里暗中交易?难怪人们称呼这些幕僚为“莲幕客”,原来他们用碧纱帐庇护着鸦片。

逐句剖析

"津梁条约遍南东":渡口桥梁的条约遍布东南沿海,

"谁遣藏春深坞逢":是谁让鸦片藏在幽深坞堡里暗中交易?

"不枉人呼莲幕客":难怪人们称呼这些幕僚为“莲幕客”,

"碧纱㡡护阿芙蓉":原来他们用碧纱帐庇护着鸦片。

# 㡡:一作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诗》是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鸦片流毒为切入点,通过“津梁条约”与“藏春坞”的鲜明对比,揭露清廷禁烟政令在官僚包庇下的名存实亡。诗中借用“莲幕客”“碧纱幮”等典故,以反讽笔法勾勒官员们表面道貌岸然、实则沉溺鸦片的丑态,将批判锋芒指向官场系统性腐败。全诗以冷峻白描结合隐喻,在看似平实的叙述中暗藏机锋,体现了龚自珍对时弊的敏锐洞察与辛辣讽刺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津梁条约遍南东”:“津梁”原指渡口桥梁,此处借指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的禁烟条约。诗人讽刺这些条约虽遍布东南沿海港口,却形同虚设,未能真正遏制鸦片走私。“遍南东”三字凸显禁令的广泛性与实际失效的强烈反差,暗指官场腐败导致政令空转。“谁遣藏春深坞逢”:“藏春坞”典出北宋刁约的别墅名,此处隐喻鸦片烟馆。“谁遣”以反问语气直指鸦片泛滥的根源——官僚体系与走私者的勾结。诗人揭露禁烟条款下,鸦片交易仍能在幽深坞堡中隐秘进行,矛头直指包庇鸦片贸易的官员。“不枉人呼莲幕客”:“莲幕客”典出南齐王俭幕府,代指高官幕僚。此处反讽官员们身居要职却名不副实,表面清高如莲,实则堕落为鸦片贸易的庇护者。“不枉”二字辛辣点破其“莲幕客”称号的虚伪性。“碧纱幮护阿芙蓉”:“碧纱幮”指华美帷帐,“阿芙蓉”即鸦片。诗人以白描手法刻画官员在精致纱帐中吸食鸦片的荒诞场景,揭露其利用职权为鸦片提供保护伞的腐败本质。“护”字尤为刺目,暗示官商勾结已成系统性顽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彝尊《玉阑干·玉阑干外秋蛩语》

下一篇:清·顾炎武《五台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