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歌缓缓度离筵":骊歌缓缓地在离别的宴席上响起,
"正与亲朋话别天":此时正是与亲朋好友话别的时刻。
"此去但教磨铁砚":这次离开后,只愿勤奋读书、刻苦用功,
"再来惟望插金莲":再来时,只希望能科举及第、功成名就。
# 惟:一作唯。
"即今馆阁需才日":如今正是朝廷需要人才的时候,
"是我文章报国年":也是我用文章报效国家的年份。
"揽鬓苍苍犹未改":看着镜中苍苍的白发仍未改变,
# 揽鬓:一作览镜。
"不应身世又迍邅":不应该让自己的境遇长久地困顿不前。
# 又:一作久。
1. 分段赏析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联以“骊歌”和“离筵”为意象,点明送别场景。“骊歌”指离别的曲调,源自《汉书》中“骊驹”典故,暗含行将远行之悲;“缓缓”二字既描摹歌声悠长,亦暗示离别时刻的缠绵难舍。“正与亲朋话别天”以平实语言直述离别情境,看似寻常却饱含深情,通过“亲朋”与“话别”的对比,凸显诗人对故旧的不舍与对前路孤寂的隐忧。“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此联化用典故,表达诗人对功名的渴望与自我鞭策。“磨铁砚”出自《新五代史·桑维翰传》,喻勤学苦练、矢志不渝;“插金莲”典出《南史·齐东昏侯纪》,原指帝王奢靡之举,此处反用其意,借指科举中第后的荣耀。两句以“但教”“唯望”勾连,既显谦逊之态,又暗含坚定志向,展现了清代士人“修身报国”的典型心态。“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此联直抒胸臆,将个人抱负与家国需求紧密相系。“馆阁需才”暗指朝廷求贤若渴的时代背景,“文章报国”则呼应儒家“立言”传统,彰显诗人以文入仕、兼济天下的理想。语言雄健,对仗工整,既是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亦是对天下读书人使命的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尾联以“览镜”自省,借物言志。“苍苍”既指镜中白发,亦暗喻岁月蹉跎;“未改”二字强调初心如旧,与“久迍邅”(困顿境遇)形成强烈对比。诗人以反问语气收束全诗,既有对现实困厄的不甘,又隐含对命运转机的期许,情感复杂而深沉,道尽传统文人“穷且益坚”的精神特质。
上一篇:清·杜濬《晴》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入直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