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心如海复如潮":苍凉萧瑟的心情填满心胸如海潮涌动,
# 秋心:苍凉萧瑟之心情。
"惟有秋魂不可招":只是飘零不归的亡魂无法招回。
# 秋魂:《楚辞》有《招魂》篇,此寓有悼念亡友、自伤身世双重意思。
"漠漠郁金香在臂":郁金香囊散发清淡的芬芳弥漫臂间,
# 漠漠郁金香在臂:所佩郁金香囊散发清淡的芬芳,弥漫臂间。
"亭亭古玉佩当腰":明亮美好的古玉佩挂在腰间。
# 亭亭古玉佩当腰:用《礼记·玉藻》中“古之君子必佩玉”句意。亭亭,形容高洁。
"气寒西北何人剑":西北边陲谁在挥舞着寒气四射的宝剑,
"声满东南几处箫":而我只能闲坐在处处充满低回箫声的东南故乡。
# 箫:此处也比喻幽怨的诗文。,几处:犹言处处。
"斗大明星烂无数":天上闪烁这无数点斗大的灿烂明星,
# 斗大明星烂无数:隐喻无能之辈煊赫一时,而才士皆沦落不偶。《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
"长天一月坠林梢":而天际中一轮明月却坠在林梢中。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歌开篇以汹涌如潮的秋心和不可招回的秋魂起兴,奠定了哀伤的基调。颔联借“郁金香”“古玉佩”自比,展现诗人及亡友的高尚品德。颈联运用“剑”“箫”意象,抒发了有心报国却只能闲居的忧愤。尾联通过星月对比,批判了庸人得志、才士失意的社会现实。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悼念、自身沦落的感伤以及对世道不公的愤懑。
2. 写作手法
象征:“气寒西北何人剑”中,“剑”象征着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与军事才能;“声满东南几处箫”里,“箫”象征哀怨不平的声音。比兴:开篇“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以秋天的心潮澎湃起兴,引出诗人内心的波澜以及对逝去事物(秋魂)的怅惘。
3. 分段赏析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如海”“如潮”生动展现诗人内心思绪如大海波涛般汹涌,“秋魂不可招”则传达出对亡友难以挽回的悲痛,奠定全诗哀伤基调。“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漠漠”“亭亭”用词精妙,通过描写身上佩戴的郁金香和古玉佩,以物喻人,象征自己与亡友品德高尚、情操峻洁。“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气寒西北”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氛围,“剑”象征雄心壮志;“声满东南”展现出哀怨弥漫,“箫”暗示无奈愁绪,体现诗人想报国却不得的忧愤。“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斗大明星烂无数”描绘众多明星闪耀,象征庸碌之人得意;“长天一月坠林梢”写月坠林梢,比喻才士落魄,对比中凸显不平之气。
#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深深为边塞形势担忧,感慨仗剑报国的志士无多,更缺少知音的同志。
现代中国文学评论家季镇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 诗通过对亡友的悼念,抒发了自己伤时忧国的悲哀,和对统治阶级排斥压抑人才的愤慨。另方面,诗人仍强烈地追求社会变革的理想,寄希望于在野的地主阶级革新派。
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家郭延礼《龚自珍诗选》
上一篇:清·曾国藩《岁暮杂感十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