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五岳东道主":我游历名山大川时,你愿意做东道主,
# 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泛指主人。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拥书百城南面王":你又拥有许多书籍,等于是南面称孤的侯王。
# 拥书百城南面王:语出《北史·李谧传》:“丈夫拥万卷书,何假南面百城?”南面王,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称王者都面南而坐。此句意思说宋翔凤藏书很多,学问很高,胜似统治百城的王者。拥书:语出《北史·李谧传》,丈夫拥万卷书,何假南面百城。
"万人丛中一握手":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幸运地与你握了一下手,
"使我衣袖三年香":使我的衣袖直到三年后还留有香气。
# 衣袖三年香:化用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又《韩翃舍人即事》:“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据《太平御览》卷七百零三引习凿齿《襄阳记》,汉末曾官尚书令的荀彧,每“至人家,坐处三日香”。这两句是称赞宋翔凤的人品高洁,学问深厚。香:香气。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友诗。通过回忆与友人宋翔凤相识及游历山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宋翔凤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赞扬了宋翔凤生活飘逸、学问渊博、人品高洁的特质,体现出诗人受其人格魅力感染之深。
2. 写作手法
用典:“使我衣袖三年香”一句,化用《襄阳记》中汉末荀彧“至人家,坐处三日香”的典故:荀彧到别人家,所坐之处三天都弥漫香气,以此形容高人雅士的独特风采与非凡魅力。龚自珍在诗里,将荀彧坐处留香的“三日”改为自身衣袖留香的“三年”,借这一巧妙变化,一方面紧扣从龚、宋相识到写诗之时恰好三年的现实;另一方面,极度夸张地凸显出宋翔凤的人格魅力对自己影响极为深远,生动且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宋翔凤人格的由衷崇仰之情。夸张:“使我衣袖三年香”将衣袖留香时间从“三日”夸大为“三年”,一方面强调宋翔凤风采的影响持久,另一方面也因龚、宋相识到写诗时恰好三年,突出诗人对其印象之深刻、情谊之深厚。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着重刻画宋翔凤的形象。此处“五岳”代指广袤山川,嘉庆二十五年,龚自珍游历太湖洞庭二山,居于太湖畔的翔凤,热忱地担当起“东道主”之责,盛情款待龚自珍,二人一同谈经论道、遍览山水。翔凤年长龚自珍十六岁,却毫无架子,其亲和谦逊让龚自珍铭记于心,直至暮年仍念及“长州重到忽思君”。“拥书百城”源自《北史·李谧传》中“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经龚自珍巧妙化用,借此夸赞翔凤藏书海量且善于汲取书中精华,堪称学界“南面王”,绝非那种死读书之人。宋翔凤热情好客,以书为友且善用知识,龚自珍凭借这短短两句,将其优点尽显笔端。后两句“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聚焦龚、宋初次相逢的场景。古人常用“倾盖如旧”描绘偶然相遇却似老友般投缘,而龚、宋二人早有耳闻,却一直无缘相见,过往情谊多存于彼此思念间。他们初次碰面是在繁华热闹的京师,二人闻名已久,一朝得见,顿生相见恨晚之感。“一握手”意味深长,可能是匆匆一握便别,也可能是握手后相谈甚欢,给人无尽遐想。末句灵感取自《襄阳记》中荀彧“至人家,坐处三日香”,龚自珍将“三日香”改为“三年香”,一方面极言翔凤的魅力影响深远,另一方面从相识到作诗恰好三年,足见那次握手后,翔凤的独特气质一直萦绕在龚自珍心间,凸显其人格魅力对诗人的强烈感召。这一句堪称全诗精髓,既展现翔凤的非凡风貌,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对他的敬重与倾慕,整首诗言辞含蓄却饱含深情。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精巧地运用典故,借生动夸张的言辞颂扬对方,情感真挚诚恳,给人留下悠长且耐人寻味的感受。
# 诗歌主旨,在于表达对这位“朴学奇才”的景仰之意。全诗不讲平仄,但写来却更加情真意挚。尤其是后面两句,改原来典故的“三日香”为“三年香”,以形象、夸张的手法,赞美对方的人品和学问。假如撇开学术事业这层关系,诗歌写得如此风光旖旎,使人很难想象出自龚自珍这样一位以提倡社会改革为己任、富有政治色彩的诗人之手。当然,它与龚自珍诗歌总体上的浪漫主义特征,还是非常一致的。
现代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朱则杰《清诗选评》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02》
下一篇:清·郑文焯《谒金门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