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生堂阶":萱草生长在堂屋的台阶旁,
# 萱草:草本植物,叶细长,花红黄色。古代北堂为主妇所居且常种萱草,因以“萱”为母亲的代称。
"游子行天涯":远行的孩子却去往了遥远的天涯。
#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慈亲倚门望":慈祥的母亲倚靠在堂屋的门口,
# 倚门:靠着门。,慈亲:慈母。
"不见萱草花":心思全在远方的游子身上,以至于都没有留意到堂阶前盛开的萱草花。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分段赏析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萱草,又名忘忧草,常被视为母亲的象征。这里说萱草生长在堂阶前,而游子却要远行到天涯海角。通过萱草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母亲在家中思念游子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游子对母亲的牵挂。“游子行天涯”则直接点明了游子的远行,强调了他与母亲之间的距离遥远,为下文母亲倚门盼归的情节做了铺垫。“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母亲倚靠着堂门,遥望远行游子的画面。母亲眼中没有堂阶前的萱草花,因为她的心思全在远方的游子身上。“倚堂门”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母亲对游子的深深思念和殷切盼望,她希望能看到游子归来的身影。而“不见萱草花”,既写出了母亲因思念游子而无心关注周围事物的状态,又进一步强调了母爱的深沉与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