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chú
péng
tóng
nián
yùn
zhāng
tóng
宿
dào
guàn
zhōng
péng
chū
píng
shēng
shī
zhī
jìng
suì
shū
juàn
wěi

朝代:清作者:龚自珍浏览量:3
shì
sān
shēng
yǐng
tóng
tīng
chǔ
zhōng
tiǎo
dēng
rén
hǎi
wài
jiàn
mèng
hún
zhōng
xuě
ēn
yuàn
shī
shēng
kōng
míng
zhāo
yíng
zuò
shuí
yán
nián
zōng

译文

这也是三生的影子,我们一同听着那一声钟响。在海外挑灯夜读,拔剑却在梦魂之中。雪色让人淡忘了恩怨,诗声却打破了苦与空的界限。明天客人们将坐满厅堂,可谁会提起去年的踪迹。

逐句剖析

"亦是三生影":这也是三生的影子,

"同听一杵钟":我们一同听着那一声钟响。

"挑灯人海外":在海外挑灯夜读,

# 挑灯:把灯拨亮;点灯。这里意指读诗,谈天。

"拔剑梦魂中":拔剑却在梦魂之中。

"雪色惮恩怨":雪色让人淡忘了恩怨,

"诗声破苦空":诗声却打破了苦与空的界限。

# 破苦空:打破道观的虚寂。

"明朝客盈座":明天客人们将坐满厅堂,

"谁言去年踪":可谁会提起去年的踪迹。

# 去年踪:指除夕之夜这一段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辛巳除夕,与彭同年蕴章同宿道观中,彭出平生诗读之竟夜,遂书其卷尾》是清代文人龚自珍在除夕之夜与友人彭蕴章共宿道观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两人在道观中彻夜品读彭蕴章诗作的场景,以“听钟”“挑灯”“拔剑”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作品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钦佩,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记夜抒怀诗。描绘了辛巳除夕诗人与友人在道观同宿,共读诗作的场景,营造出清幽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壮志未酬的怅惘之情。

2. 分段赏析

“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这两句以“三生影”和“一杵钟”为意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三生影”暗指前世、今生与来世,表达了诗人对命运轮回的思考;“同听一杵钟”则通过钟声的悠远,象征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诗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思,也寄寓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怀。“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这两句通过“挑灯”与“拔剑”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孤独。“挑灯人海外”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处的场景,表达了孤独的情感;“拔剑梦魂中”则通过梦境描写,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诗句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既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这两句以“雪色”与“诗声”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恩怨的淡泊与对人生苦难的超脱。“雪色惮恩怨”以雪的洁白象征了诗人对恩怨的淡泊;“诗声破苦空”则通过诗声的力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超越。诗句语言含蓄,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超脱,也寄寓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这两句以“明朝客盈座”与“谁言去年踪”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与对现实的无奈。“明朝客盈座”描绘了世俗生活的常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感;“谁言去年踪”则通过追问往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怅惘与追忆。诗句语言简练,情感复杂,既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叶小鸾《仙坛奉呈泐师》

下一篇: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二十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