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蜡烧银却胜栽":点燃蜡烛,那明亮的烛花胜过栽种的花朵,
"九华红艳吐玫瑰":烛花如同九华般红艳,又似吐露着玫瑰的娇美。
"独含冬夜寒光拆":独自蕴含着冬夜的寒光绽放,
"不傍春风暖处开":不依傍春风温暖的处所开放。
"难见只因能送喜":烛花难以见到是因为它能送来喜讯,
"莫挑唯恐堕成灰":不要挑动它只怕它会坠落成灰。
"贪膏附热多相误":那些贪恋灯油、趋附温暖的东西大多自误,
"为报飞蛾罢拂来":为了告知飞蛾不用再拂拭烛花了。
唐末五代文学家
徐夤(?~920?),唐末五代文学家。字昭梦,一作徐寅,莆田(今属福建)人。乾宁进士,曾官秘书省正字。博学多才,工诗擅赋,著作颇丰。其诗长于咏物,如《斩蛇剑赋》《御水沟赋》,脍炙人口,远播异域。主要作品有《探龙》《钓矶》二集。
1. 分段赏析
“点蜡烧银却胜栽,九华红艳吐玫瑰”:“点蜡烧银”形象地写出灯花燃烧时的状态,“却胜栽”表明灯花比栽种的花朵更胜一筹。“九华红艳吐玫瑰”,将灯花的红艳比作玫瑰,生动地描绘出灯花的艳丽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独含冬夜寒光拆,不傍春风暖处开”:“独含”强调灯花的独特,“冬夜寒光拆”描绘出灯花在寒冷的冬夜独自绽放的情景,凸显其坚韧。“不傍春风暖处开”,表明灯花不依赖温暖舒适的环境,展现出其孤高的品性。“难见只因能送喜,莫挑唯恐堕成灰”:“难见”说明灯花不易出现,“能送喜”赋予灯花吉祥的寓意。“莫挑唯恐堕成灰”,诗人担心挑动灯花会使它坠落成灰,表达出对灯花的怜惜之情。“贪膏附热多相误,为报飞蛾罢拂来”:“贪膏附热”讽刺那些贪恋灯油、趋附温暖的人,“多相误”指出这种行为往往会带来错误和伤害。“为报飞蛾罢拂来”,诗人借飞蛾扑火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贪恋虚幻的温暖,表达了对趋炎附势行为的批判。
上一篇: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下一篇:唐·刘兼《江楼望乡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