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quán
·
·
huā
yìng
liǔ
tiáo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1
huā
yìng
liǔ
tiáo
xián
xiàng
绿
píng
chí
shàng
píng
lán
gān
kuī
làng
xiāo
xiāo
jìn
lái
yīn
xìn
liǎng
shū
suǒ
dòng
fáng
kōng
yǎn
yín
píng
chuí
cuì
chūn
xiāo

译文

在这花红柳绿的春天,我闲游在绿萍池边。倚身在栏杆上,凝视着池上细波连连。那潇潇细雨如我的思愁绵绵。近来他的书信稀疏难见,我更难忍洞房的寂寞无边。且打开银屏放下竹帘,苦熬这长长的春夜,只怕又是孤愁难眠。

逐句剖析

"花映柳条":在这花红柳绿的春天,

#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中。闲,一作“吹”。

"闲向绿萍池上":我闲游在绿萍池边。

"凭栏干":倚身在栏杆上,

# 栏干:即阑干。,凭:倚。

"窥细浪":凝视着池上细波连连。

"雨萧萧":那潇潇细雨如我的思愁绵绵。

# 萧萧:一作“潇潇”,形容细雨连绵。

"近来音信两疏索":近来他的书信稀疏难见,

#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近来没有远方信息,洞房之中更觉寂寞。两疏索,指双方都未得到音信。疏索,稀疏冷落。洞房,幽深的闺房。南北朝庾信《小园赋》:“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地;绿墀青琐,西汉王根之宅。”

"洞房空寂寞":我更难忍洞房的寂寞无边。

"掩银屏":且打开银屏放下竹帘,

# 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银色屏风遮掩,翠色竹帘下垂,苦度春夜。银屏,镶嵌银丝花纹的屏风,以示华丽。箔(bó),一作“幕”,一作“泊”,意指竹帘子。《新唐书·卢怀慎传》:“门不施箔。”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五引《西京杂记》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金玉珠玑。”所以也称“珠帘”或“珠箔”。

"垂翠箔":苦熬这长长的春夜,

"度春宵":只怕又是孤愁难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酒泉子·花映柳条》出自唐代文学家温庭筠之手,全词双阕共十句,总计四十字。此作细腻地刻画了深闺女子于春日里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上阕描绘女主凭栏远眺之景,下阕则深入其内心,展现她在幽闺中的孤寂情怀。整首词以女主的外在行为为引,深刻揭示其内心的空虚、寂寞与无尽的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温庭筠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致使“累年不第”。仕途的坎坷,让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化为泡影,唯有那份对爱与美的向往,依旧深植于心。于是,他常常沉醉于秦楼楚馆、烟花巷柳之间,与那些贵族女子频繁交往,细致入微地观察她们的言行举止,深入交流,真切地体会到了她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感受到了她们相思之苦与望眼欲穿的无奈。正是这些丰富的生活阅历,再加上他卓越的艺术才华,促使他创作了大量描绘女子相思离别之情的词作。而这首词,便是他展现女子闺怨情怀的作品之一,其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确切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酒泉子·花映柳条》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也是一首爱情诗。全词双阕共十句四十字,主题是写闺中女子在春日怀念远人的心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阕开篇“花映柳条”描绘出一幅明艳美好的画面,展现出自然景色的绚丽;而结尾“雨萧萧”则营造出暗淡、凄清的氛围。前后景色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借景抒情,暗示了女主人公美好时光的流逝以及如同这天气一般渐趋黯淡的心境,以景语写情语,生动地烘托出美人迟暮、好景不长的感伤情绪。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上阕开篇“花映柳条”描绘出一幅明艳美好的画面,展现出自然景色的绚丽;而结尾“雨萧萧”则营造出暗淡、凄清的氛围。前后景色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借景抒情,暗示了女主人公美好时光的流逝以及如同这天气一般渐趋黯淡的心境,以景语写情语,生动地烘托出美人迟暮、好景不长的感伤情绪。直抒胸臆:下阕“近来音信两疏索”直接点明女主人公相思离情的原因,属于直抒胸臆的表达手法,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到她内心的愁苦根源。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洞房”“寂寞”以“空”字修饰,以及“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描绘出她所处的孤寂环境与行为,将内心的寂寞融入到具体的环境与动作描写中,情景交融。通过对深闺中封闭、冷清场景的描绘,进一步渲染出她在音信疏索后的孤独寂寞,强化了相思离情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更能深切体会到女主人公苦度春宵的无奈与哀伤。

3. 分段赏析

上阕描绘女主人公池畔凭栏,以“花映柳条”引入,景致明媚;而“雨萧萧”收尾,氛围转为幽暗,暗喻美景难常,红颜易逝。中间“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三句,通过“闲”字凸显其动作之无趣,流露百无聊赖的心境。下阕则深入其深闺独处的寂寞。起始两句点明其境遇与感受,近来自音信皆疏,相思之情顿显,此情思正是后续描写的缘起。“洞房”“寂寞”皆以“空”字修饰,与上片“闲”字遥相呼应,深刻展现其无尽遗憾。至“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三句,承接“疏索”“寂寞”,刻画女主人公掩屏垂帘,独自捱过春夜的孤寂,将情感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全词通过女子的行动展现其空虚寂寞、惆怅无尽的内心世界,以外显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酒泉子》强半用三字句最易。

明汤显祖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 “银屏”“翠箔”丽矣,奈洞房寂寞度春宵何!

近代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下一篇:唐·皎然《答李季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