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身何必定夔皋":何必一定要将自己许诺成为夔和皋陶那样的贤臣,
"简要清通已足豪":只要简明扼要、清正通达,便足以称为豪杰。
"读到嬴刘伤骨事":读到秦朝(嬴姓)与汉朝(刘姓)那些令人痛心的史事时,
"误渠毕竟是锥刀":误导他们的,终究还是些锥刀般微小的利益。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1. 分段赏析
“许身何必定夔皋”一句,诗人反用杜甫“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之意。杜甫以稷与契自比,渴望成为像他们那样有作为、能辅佐君王成就大业之人,而龚自珍却在此处提出,自身期许何必要成为夔和皋陶那样制定礼乐制度和刑法条例的人。“夔”传说是舜时乐官,“皋陶”是舜时刑官,二人在当时都是建立典章制度的关键人物,被视为贤明辅弼大臣的代表。龚自珍此语,并非是对先贤的否定,而是基于自身所处时代与经历,对个人理想定位的一种新思考,体现出他不盲目尊崇传统高位、高权的价值观。“简要清通已足豪”一句,“简要清通”一词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中钟会评价裴楷“清通”、王戎“简要”,意为处事简练扼要、明白通达。龚自珍认为,如果为官能够做到“简要清通”,就足以令人自豪。这反映出他对当时官场繁琐、苛细制度的批判。他觉得像夔皋建立的礼乐与刑法制度虽有其历史意义,但存在繁琐、不切实际之处,对百官造成过多条例束缚,限制了臣子才能的发挥。在此句中,龚自珍表达出自己所崇尚的为官之道,即去除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以高效、明达的方式处理政务,展现出一种务实的为官理念。“读到嬴刘伤骨事”一句,“赢刘”代指秦朝与汉朝,因秦朝国君姓赢,汉朝国君姓刘。“伤骨”一词,如唐邵谒《下第有感》中“谁知失意时,痛于刃伤骨”,形容伤害程度之深。诗人在此表示,在研读历史时,看到秦朝与汉朝那些令人痛心疾首、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伤害的事件。这些“伤骨事”包含了诸多方面,如秦朝严苛的律法、繁重的徭役,汉朝在某些时期政治的黑暗、对百姓过度的压迫等,这些历史事件成为龚自珍思考当下社会问题的重要参照。“误渠毕竟是锥刀”一句,“锥刀”同“刀笔”,指代那些专以法律文案为务的刀笔吏。《汉书·张汤传》中有“汤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位三公,无以塞责”的记载。龚自珍认为,导致秦汉出现诸多“伤骨事”的根源,就在于任用官员不能做到“简要清通”,使得刀笔吏得以横行。这些刀笔吏依据繁琐的律条衡量、处置人事,让百姓和臣子动辄得咎,严重阻碍国家的长治久安。诗人以史为鉴,借对秦汉历史的反思,警示清朝统治者不可重蹈秦汉覆辙,要注重官员选拔任用的合理性,避免繁琐律法对社会发展的束缚,体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思考。
上一篇:清·乾隆《镊白》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