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i
shī
shí

朝代:清作者:龚自珍浏览量:3
xīng
làn
làn
zhào
tiān
huáng
shǔ
tóu
xián
zhù
zuò
láng
cuì
wèi
gàn
xiān
shí
yún
yān
bàn
mén
páng

译文

客星荧荧映照天河旁,许诺官职署理翰林院修撰。墨迹未干仙篆已遭虫蚀,云烟缭绕宫门半掩尘霜。

逐句剖析

"客星烂烂照天潢":客星荧荧映照天河旁,

"许署头衔著作郎":许诺官职署理翰林院修撰。

"翠墨未乾仙字蚀":墨迹未干仙篆已遭虫蚀,

"云烟半榻掖门旁":云烟缭绕宫门半掩尘霜。

# 云烟半榻掖门旁:官宗人府,奉旨充玉牒馆纂修官,予草创章程,未竟其事,改官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己亥杂诗(其五十一)》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自叙诗中的第五十一首。此诗以简练笔触勾勒出诗人辞官南归途中的复杂心境,既暗含对仕途沉浮的感慨,亦折射出对时代现实的隐微批判。全诗通过“客星”“著作郎”等意象,暗示诗人虽身处官场却难掩孤高本色;“翠墨未乾”“云烟半榻”等句则以虚实相生的手法,流露出对理想消逝的怅惘与对现实的疏离感。诗中“仙字蚀”“掖门旁”等细节,更以隐喻方式揭示了官僚体系的腐朽与文人精神世界的荒芜,体现了龚自珍诗歌“以微显著”的批判特质。作为《己亥杂诗》组诗中的重要篇章,此诗在个人抒怀与社会观察的交织中,展现了龚自珍独特的艺术张力与深沉的忧患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己亥杂诗(其五十一)》是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夕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中的第五十一首。此诗约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时值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于往返途中目睹清朝统治的腐朽衰败。全诗通过离愁与抱负的交织,展现知识分子在封建末世中“欲说还休”的忧患意识与济世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己亥杂诗(其五十一)》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自叙诗中的第五十一首。此诗为七言绝句,题材上属于咏史怀古诗,通过“客星”“著作郎”等历史意象与“翠墨蚀”“云烟掖门”等隐喻性场景的叠加,揭示了封建官僚体系的腐朽本质。诗中“客星烂烂照天潢”以天象暗喻权臣当道,“许署头衔著作郎”则借汉代官职讽刺清廷冗官滥竽充数的现象;后两句“翠墨未乾仙字蚀,云烟半榻掖门旁”通过墨迹未干却遭侵蚀的细节,隐喻文化理想在现实中的消解,以及官场虚浮颓靡的风气。全诗以冷峻笔触勾勒出知识分子在仕途沉浮中的精神困境,体现了龚自珍对晚清官场生态的深刻批判与对理想人格的坚守。

2. 分段赏析

“客星烂烂照天潢”一句以天文意象开篇。“客星”典出《史记·天官书》,借汉代严光“客星犯帝座”旧事暗喻自身际遇,“烂烂”二字既状星辰辉光之盛,又暗含才情灼灼之意;“天潢“指天河,既实写星空之象,又隐喻朝廷权力中枢。此句通过星象与人事的巧妙对应,构建起个体命运与王朝秩序的对话空间。“许署头衔著作郎“承接前句的星象隐喻。“著作郎”乃掌修国史的清要之职,看似褒奖实则暗藏机锋——“许署”二字透露出朝廷对诗人“虚授官职”的政治姿态,“头衔”一词更显其职位之闲散。此处以官职名称为表、政治处境为里,形成制度性压抑与士人精神追求的张力场域。“翠墨未乾仙字蚀”转向书斋场景特写。“翠墨”既指松烟墨色,又暗喻未竟的改革理想;“仙字”或指道家符箓,或喻超然文字,与“蚀”字搭配形成时间侵蚀与理想消解的双重意象。墨迹未干却遭腐蚀的悖论式书写,暗示维新思想在现实困境中的脆弱性。“云烟半榻掖门旁”收束于空间意境营造。“云烟”既是书房实景的氤氲水汽,又是政治迷局的象征性写照;“掖门”作为宫廷侧门,既点明诗人近臣身份,又暗示其处于权力边缘的处境。半榻云烟的朦胧意象,恰与其说是闲适生活的写照,不如视为政治理想迷离状态的视觉化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曹雪芹《第五回回前诗》

下一篇:清·文廷式《好事近·湘舟有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