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竹林暮":天色渐晚,来到苍翠的竹林中,
"吾亦知所投":我知道这就是我的去处。
"静坐山斋月":静静坐在山中小院,看着天上的月亮,
"清溪闻远流":听着清澈的溪流远去的声音。
"西峰下微雨":西面山峰刚刚下过小雨,
"向晓白云收":天快亮了,云彩都散开了。
# 晓:一作晚。
"遂解尘中组":我于是离开尘世的羁绊,
# 组:印绶。,解:去官。
"终南春可游":在终南山中游赏春色。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分段赏析
“苍苍竹林暮,吾亦知所投”:开篇以暮色中的竹林起笔,“苍苍”叠词强化幽深氛围,暗示归隐意向。后句直白表明心迹,“知所投”三字简洁有力,透露出诗人对隐居之地的认同与抉择。“静坐山斋月,清溪闻远流”:通过“静坐”与“闻远流”的动静对比,刻画山居生活的闲适。月色笼罩书斋,溪声隐约可闻,视听结合营造出空灵意境,体现诗人超然物外的状态。“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转写山间气候变幻。微雨润峰、晨光收云的细腻描写,展现自然的瞬息之美。“收”字精准凝练,赋予云彩主动性,暗示诗人对隐逸环境中微妙变化的敏感体察。“遂解尘中组,终南春可游”:末句直抒胸臆,“解组”呼应开篇归隐之志,以卸官印的动作象征决断。“终南春”既实指隐居地春景,又暗含对闲适生活的期待,平淡语意中透露出释然与向往。
# 钟云:能读此以下三诗(按指本诗与《秋兴》、《斋心》),方许看陶诗,许作王、孟。当于静深中看其力量。谭云:入得幽静时深晓(首二句下)。谭云:想其视听心魂之超(“静坐”二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此种便是无迹可寻。
清王士禛《唐贤三昧集笺注》
# 王少伯古诗,其脉络本于学陶,此二首(按指本诗与《秋兴》)尤近。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上一篇:唐·骆宾王《晚泊江镇》
下一篇:唐·李白《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