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运移阴律":四季更迭,时光悄然流逝,
"三翼泛阳侯":小船在江面上缓缓前行。
"荷香销晚夏":荷花的香气在晚夏中渐渐消散,
"菊气入新秋":菊花的气息已悄然融入新秋。
"夜乌喧粉堞":夜晚,乌鸦在城墙上啼叫,
"宿雁下芦洲":归巢的大雁落在芦苇丛生的小洲上。
"海雾笼边徼":海雾笼罩着边境,
"江风绕戍楼":江风环绕着戍楼。
"转蓬惊别渚":如同转蓬般漂泊的人,惊异地告别水中的小洲,
"徙橘怆离忧":迁移的橘子树也带着离别的忧伤。
"魂飞灞陵岸":魂魄飞到灞陵岸边,
"泪尽洞庭流":泪水流尽在洞庭湖水之中。
"振影希鸿陆":振奋身影,希望到达鸿雁栖息的大地,
"逃名谢蚁丘":远离尘世,谢绝功名利禄。
"还嗟帝乡远":只是感叹故乡遥远,
"空望白云浮":只能徒然地望着天空中漂浮的白云。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晚泊江镇时所见的夏秋之交的景色,如荷香渐消、菊气初显,夜乌宿雁之景,以及海雾江风之象。通过这些景色营造出萧索氛围,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忧愁、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仕途不顺的失意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转蓬惊别渚”,将自己比作转蓬,形象地写出漂泊无依的状态,表达漂泊之苦。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徙橘怆离忧”:此句巧用“橘逾淮为枳”的典故。该典故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意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果实味道也由甜美变为苦涩,强调环境对事物本质的改变。在诗中,作者以“徙橘”自比,将自己比作因环境变迁而改变处境的橘树。借橘树被迫离开适宜生长的故土,来类比自己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境遇,借此表达因离乡背井而产生的深深怆痛与忧愁,深刻传达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漂泊无依的哀伤。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运移阴律,三翼泛阳侯”,点明时令变化与自己行船漂泊。“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细腻描绘季节交替,荷香渐消、菊气初来,引发时光流逝之感。“夜乌喧粉堞,宿雁下芦洲。海雾笼边徼,江风绕戍楼”,刻画夜中江镇之景,乌噪雁栖,雾笼风绕,渲染萧索氛围,烘托内心孤寂。“转蓬惊别渚,徙橘怆离忧”,以转蓬、徙橘自比,强化漂泊与离乡之痛。“魂飞灞陵岸,泪尽洞庭流”,直抒思乡之情,魂牵梦绕故乡。“振影希鸿陆,逃名谢蚁丘”,表达渴望摆脱现状,追求自由却无奈之感。末句“还嗟帝乡远,空望白云浮”,感慨仕途遥远,只能空望白云,尽显失意无奈。
4. 作品点评
整体而言,《晚泊江镇》比其首联更具韵味。诗里描绘景色之处,足见诗人的才情,只是尚算不上格外出众。而在情感抒发与思想表达更为丰富的部分,读者能够察觉到一种复杂且富有思辨性的倾向逐渐显现。
上一篇:唐·杜奕《忆长安·三月》
下一篇:唐·王昌龄《宿裴氏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