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火何曾燎一尘":劫火哪里曾燎掉一粒微尘?
# 一尘:一粒微尘之意,作者自比。,劫火:劫火,佛家语,指世界毁灭时出现的大火,后泛指大灾难,这里指当时的战乱和朝廷的恶势力。
"侧身人海又翻新":我侧身于茫茫人海之中,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 侧身人海又翻新:侧身人海,在人海中戒慎立身,语出黄景仁《都门秋思》中“侧身人海叹栖迟”句。翻新,翻新岁月,指新年来临。
"闲拈寸砚磨砻世":闲暇时,我拿起小小的砚台,细细琢磨这世间的道理,
# 闲拈寸砚磨砻世:闲暇时用砚磨墨消磨时间。砻,磨。
"醉折繁花点勘春":醉中折繁花识别领略春天。
# 点勘:校勘,这里是识别领略之意。
"闻柝夜":夜晚,我听着那打更的梆子声,
# 柝:晚上警盗的用具。
"警鸡晨":晨鸡一叫便像祖逖惊醒起舞。
# 警鸡晨:即闻鸡起舞,是说作者仍关心国家大事。
"重重宿雾锁重闉":只见重重隔夜雾封锁重重城门。
# 重闉:城外曲城的重门,也泛指城门。这里暗指皇宫。闉,一作阍。古代城门外层的曲城。,宿雾:隔夜的雾。
"堆盘买得迎年菜":盘中堆放着买来的迎年菜,
"但喜红椒一味辛":只喜欢红辣椒的味道辣辛。
清代末期词人
文廷式(1856~1904),清末词人。字道希,亦作道義、道溪,号芸阁,亦作云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芗德,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因为赞助德宗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被慈禧太后革职,曾一度东游日本。文廷式学问广博,兼擅诗词。其诗宗晚唐,多反映时政与国外新事物、新思想之作;词学苏辛,强调比兴寄托,与常州词派相近,但又不为所囿。著有《云起轩词钞》《文道希先生遗诗》《纯常子枝语》《闻尘偶记》等。今人辑有《文芸阁先生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即事抒怀之作。词人借“劫火”“人海”“夜柝”“晨鸡”等意象,描绘纷扰世间的景象,词人处于艰难处境,有壮志难酬的悲哀,以及面对沉闷压抑环境时,通过置办年菜、偏爱红椒辛辣等生活细节,借红椒的辛辣自况抗直不曲的性格,表明坚守品性节操的决心,是在乱世中不屈精神的体现。
2. 写作手法
反问:开篇“劫火何曾燎一尘”以反问起句,强调自己遭劫不灭,不屈服于朝廷恶势力的迫害。化用:“侧身人海”化用黄景仁《都门愁思》“侧身人海叹栖迟”之句,不着痕迹地融入自身遭际,描绘出削职后隐于人群、谨慎立身的处境。比喻:“劫火”本指世界毁灭时的大火,这里比喻当时的战乱和朝中恶势力。“重重宿雾”比喻朝廷恶势力的强大,“闉”指皇宫,“重重宿雾锁重闉”形象地写出皇帝被奸佞之臣包围,自己壮志难酬的处境。用典:“警鸡晨”运用刘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借二人以鸡鸣为号、闻鸡即起苦练武艺、立志报国的历史事迹,含蓄而深刻地展现自身虽遭贬谪赋闲,却仍心系家国天下,始终保持着对时局的敏锐关注与随时准备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不仅为词作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更巧妙地将古人的爱国精神与自身境遇相联结,使作者渴望投身报国、不甘沉沦的复杂心绪跃然纸上。托物言志:结尾“堆盘买得迎年菜,但喜红椒一味辛”,借红椒的辛辣自况抗直不曲的性格,表明要坚守自己的品性节操。
3. 分段赏析
开篇借用佛家话语,以反问起笔:“劫火何曾燎一尘?”“劫火”,在佛家指的是世界毁灭时的大火,后来一般用来代指乱世中的灾难。在这里,“劫火”有双重含义,既指当时的战乱,也指朝中的恶势力。“一尘”,从词意来看,应当是以一粒微尘来自喻。作者用“何曾”进行诘问,显示出自己虽遭劫难却未被摧毁,也就是不屈服于朝廷恶势力迫害的坚定态度。若引用道家话语,把“一尘”解释为“一世”也说得通,但联系下句“侧身人海”,似乎采用前一种说法更为恰当。“侧身人海”是说在人群中小心谨慎地立身,这句诗化用自黄景仁《都门愁思》中的“侧身人海叹栖迟”。此处写出了削职之后栖身隐没于人群之中的处境,正好与上句的“一尘”相互呼应。“翻新”,意味着岁月更新,指的是新春的到来,点明了题目“即事”。在“翻新”前用一个“又”字,不仅是在形容时光流逝迅速,也表示虽然新年到来、岁月翻新,但旧日的自我依然存在,禀性依旧没有改变。这句从上句自然转接而来,以在艰险处境中身心志节不屈作为对“劫火何曾燎一尘”的回应。接下来的两句具体描写了削职后赋闲的生活状况:“闲拈寸砚磨砻世”,“磨”和“砻”都是用来磨碎物品的工具,整句话的意思是在磨墨写作中打发闲暇时光;“醉折繁花点勘春”,“点勘”意为校勘,这里是说折取繁花来辨认、领略春天的到来。上句中的“闲拈”,在悠闲的表象下透露出才能和志向得不到施展的怨愤,所以下句紧接着用“醉折”,体现出借酒浇愁的意味。这两句一递一进,表面上是放达自适的样子,却深深掩盖着被迫害处境中的悲慨。对于文廷式这样一个正统的儒士来说,“进亦忧,退亦忧”,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雄心抱负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掩饰的,下片的“闻柝夜,警鸡晨”便道出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柝”是夜间用来警盗的器具,“闻柝夜”是说夜里睡不着觉,警觉地听着外面柝的敲击声;“警鸡晨”运用了刘琨、祖逖二人闻鸡起舞的典故。这两句表明,虽然居家赋闲,但却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随时准备着为国家效力。然而,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重重宿雾锁重闉”,“重重宿雾”比喻朝廷恶势力的强大;“闉”指的是城内的重门,这里代指皇宫。皇帝被众多的奸佞之臣包围着,自己纵然有雄心壮志,也没有办法让皇帝听到自己的声音,从而出来为国效力。这句写出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局势,表现了作者“有怀投笔,无路请缨”的悲哀。尽管如此,他也绝不打算向恶势力妥协,最后两句“堆盘买得迎年菜,但喜红椒一味辛”,回扣了迎接新年即事的主题。他在众多的年菜之中,格外喜欢红椒的辛辣味道,这当然不仅仅是指口味上的喜好,而是用红椒来比喻自己刚直不屈的性格,表明要一如既往地坚守自己的品性节操。末句借助事物来比喻志向,新颖独特、醒目有力。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选取迎接新春的片段,在时事艰难、国难当头的背景下,寄寓自身的坎坷遭遇。名为“即事”,实则托物言志。词中看似闲散、舒缓的笔调下,处处暗含锋芒,尽显词人孤傲不羁的风骨。整体风格遒劲峭拔,韵致高远,独具特色。
上一篇:清·陈维崧《题秦邮露筋祠》
下一篇:清·陈维崧《墙外丁香花盛开感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