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飞絮茫茫":暮春天气落花纷纷飞絮茫茫,
"古来多少愁人意":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对此忧愁失意。
"游丝窗隙":阳光从窗户的缝隙中透入,
# 游丝:飘动着的蛛丝,也可作柳絮解。
"惊飙树底":急风在大树底下盘旋,
# 惊飙:突发的暴风;狂风。
"暗移人世":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变换了人世,
"一梦醒来":一场春梦醒来,
"起看明镜":起床照看明镜,
"二毛生矣":白发已经生矣,
# 二毛生:长出白发。二毛:头发黑中带白。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有葡萄美酒":我有葡萄美酒,
# 葡萄美酒:唐王翰《凉州词》有“葡萄美酒夜光杯”句。
"芙蓉宝剑":又有芙蓉宝剑,
# 芙蓉宝剑:《越绝书》载“客有能相剑者,名薛烛。王取纯钩示之,薛烛手振拂扬,其华淬如芙蓉始出。”
"都未称":可是两者都不能满足,
"平生志":平生之志。
"我是长安倦客":我是长安城中的倦客,
# 倦客:厌倦游宦之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长卿故倦游。”裴驷集解:“厌游宦也。”
"二十年、":二十年来,
# 二十年:指词人从同治十二年(1873年)初次入京乡试始,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止,共二十年,其间曾多次人京乡试、会试,而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后,便在京城为官。
"软红尘里":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
# 软红尘:指居住在京城。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诗云:“软红犹恋属车尘。”其自注曰:软红尘,乃“前辈戏语,有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香土”。
"无言独对":默默无言独自面对,
"青灯一点":青灯一点如豆,
# 青灯:泛指油灯。韦应物《寺后独夜寄崔主簿》诗云:“坐使青灯晓。”
"神游天际":而此刻我的神思早已高飞至遥远的天际,
"海水浮空":海水的浮光折射至天空,
# 海水浮空:“海水”二句:意为海水的浮光折射至天空,天空中映现出亭台楼阁。沈括《梦溪笔谈》载:“登州四面临海,春夏时,遥见空际有城市楼台之状,土人谓之海市。”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云:“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空中楼阁":天空中映现出亭台楼阁,
"万重苍翠":还有重重叠叠的山峦苍翠,
"待骖鸾归去":待我骑上鸾凤回归海上仙山,
# 待骖鸾归去:本指神仙乘鸾升天,此指即将回朝廷而还未成行。骖鸾: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层霄回首":在云霄中回首眺望,
"又西风起":西风又从天际吹起。
# 西风:本指自然之西风,此处隐含两层意思:一是朝廷内有慈禧太后专权,一是外有西方列强的虎视,随时都会向中国发起侵略战争。
清代末期词人
文廷式(1856~1904),清末词人。字道希,亦作道義、道溪,号芸阁,亦作云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芗德,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因为赞助德宗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被慈禧太后革职,曾一度东游日本。文廷式学问广博,兼擅诗词。其诗宗晚唐,多反映时政与国外新事物、新思想之作;词学苏辛,强调比兴寄托,与常州词派相近,但又不为所囿。著有《云起轩词钞》《文道希先生遗诗》《纯常子枝语》《闻尘偶记》等。今人辑有《文芸阁先生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通过抒写其雄心壮志并描绘出他理想中的境界,抒发了作者空怀报国壮志却报国无门、有心挽救危局却回天乏力的深沉苦闷与悲愤之情。
2. 写作手法
承上启下:“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两句中的“长安”与“软红尘里”暗指北京城,承上启下,寄寓深沉感慨。历经半生仕途沉浮,既未实现抱负又满怀抱负未酬的怅惘,这些复杂心绪都凝结在这二十载红尘羁旅之中。化用:末句“又西风起”,化用苏轼《洞仙歌》“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却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句意,以抒发岁月之感。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意象苍茫,纵贯古今。“落花”、“飞絮”在诗词中本多象征愁思,如秦观《千秋岁》“飞红万点愁如海”、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欧阳修《瑞鹧鸪》“更被东风送惆怅,落花飞絮两翩翩”。此词以“茫茫”渲染愁思之浩渺无垠,以“古来”延展愁绪之绵延不绝,复以“多少”点出愁思之无可计量。虽与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感慨异趣,但气魄之广阔可堪比肩。上阕十句抒写愁思之深重。前九句勾勒世事变迁之速:“游丝”穿窗、“飙风”撼树、时局暗转;复以“一梦惊觉,明镜鬓霜”的倏忽年光暗喻清廷自鸦片战争后由天朝骤沦为半殖民地的沧桑骤变。歇拍四句由“葡萄美酒”、“芙蓉宝剑”喻其抗敌抱负,转叹“平生志未酬”之憾。考其生平,四十一岁罢官,四十九岁含恨而终,其勤研洋务、广涉数学、化学、物理、天文及海防之学,本欲匡复国难,终为顽固派所阻,壮志成空。过片“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自谓漂泊京畿,“软红尘”既指都城之纷扰,亦隐喻仕途辗转。十年宦海浮沉,终致志业无成。下三句“独对青灯,神驰天际”似写逐臣孤寂,然“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三句陡转虚境,以海市蜃楼之幻景寄寓超尘之思,既袭郭璞游仙诗境,复添缥缈虚无之致。结末“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承屈子《涉江》“济沅湘以南征”之思,表虽慕仙道而终系家国之意。尤末句“西风”,既化苏轼“流年暗偷换”之慨,亦可能喻戊戌变法后复燃之政治波澜,愈显沉郁之致。
4. 作品点评
从胸襟与意象格局来看,与其笼统地评价这首词与苏轼、辛弃疾风格相近,不如说它更贴近苏轼的风格。在《东坡乐府》中,开篇第一首便是《水龙吟》,这也是一首游仙之作。文廷式创作此首《水龙吟》时,或许心中参考了苏轼的词作。其中“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以及“无言独对”“神游天际”等语句,仿佛是化用了苏轼原词里“古来云海茫茫”“笑纷纷、落花飞絮”以及“无言心许”“八表神游”等句。不过,苏轼的那首《水龙吟》并非《东坡乐府》里的精品佳作,而文廷式的这首词却独具个人风格,且青出于蓝,更胜一筹。
# 胸襟兴象,超越凡庸。
清书画艺术家叶恭绰叶恭绰《广箧中词》卷一
# (此词)非文人所能。
清政治家陈宝箴《文道希先生遗诗·序》
# (此词)思涩笔超,后片字字奇幻,使人神寒。
近代学者、诗人、书法家王瀣《手批〈云起轩词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