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吾同祖砚北者":和我同是 “砚北” 这一房祖先后代的人,
# 与吾同祖砚北者:先曾祖晚号砚北老人。
"仁愿如兄壮岁亡":那位像兄长一样仁厚的他在壮年去世。
"从此与谁谈古处":从今后再和谁谈论古籍与处世之道,
"马婆巷外立斜阳":我在马婆巷外独自站立在斜阳之下。
# 马婆巷外立斜阳:吊从兄竹楼。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1. 分段赏析
“与吾同祖砚北者,仁愿如兄壮岁亡”两句,先点明了人物关系与遭遇。“同祖砚北者”表明此人与诗人有血缘关联,且或许同好笔墨;“仁愿如兄”则以“仁厚”“有愿心”的特质,以及“如兄”的亲近感,勾勒出对方温和可亲的形象。而“壮岁亡”这一事实,直接奠定了诗歌悲伤的基调,字里行间满是对亲友英年早逝的痛惜。“从此与谁谈古处”一句,承接上句的悲伤,将情感转向现实的失落。“谈古处”既指谈论古事、古理,也暗含着与知己交流时的投契与慰藉。如今这样的人已逝,“与谁”的反问,强化了诗人失去知音后的孤独,语言直白却极具感染力,把内心的空落展现得淋漓尽致。“马婆巷外立斜阳”以景物作结,是借景抒情的写法。“马婆巷”是具体的地点,或许是诗人与亲友曾共同停留之处,此刻却只剩诗人独自伫立;“斜阳”这一意象,既点明了时间,其渐落的光影又带着落寞之感,与诗人内心的悲戚相呼应。
上一篇:清·乾隆《天宁寺行馆杂咏》
下一篇:清·吴伟业《悲歌赠吴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