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i
shī

朝代:清作者:龚自珍浏览量:2
lián
è
fēi
guān
shàng
cái
bǎi
nián
cuì
diàn
guāng
kāi
xiān
shēng
huàn
hòu
xióng
tán
jiǎn
qiǎo
xiàng
lóng
quán
zhù
huí

译文

宝剑的锋芒并非天赐神授,需经百年淬炼与磨砺,方能绽放如电光般的锐气。先生仕途之后,豪迈的言论日渐消减,只能默默向龙泉宝剑祈愿,盼其重现锋芒。

逐句剖析

"廉锷非关上帝才":宝剑的锋芒并非天赐神授,

"百年淬厉电光开":需经百年淬炼与磨砺,方能绽放如电光般的锐气。

"先生宦后雄谈减":先生仕途之后,豪迈的言论日渐消减,

"悄向龙泉祝一回":只能默默向龙泉宝剑祈愿,盼其重现锋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己亥杂诗(其七)》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创作组诗中的第七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剑”为意象,隐喻诗人的精神锋芒与理想追求:首句“廉锷非关上帝才”直言锋芒非天赐,需后天锤炼;次句“百年淬厉电光开”强调经岁月磨砺方能迸发锐气;后两句“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则自述官场压抑下豪情的收敛,转而以“龙泉剑”为寄托,暗含对理想不灭的坚守。全诗语言冷峭凝练,借物抒怀,展现了龚自珍对士人精神独立性的思考及对现实的隐忍抗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己亥杂诗(其七)》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创作组诗中的第七首七言绝句。19世纪上半叶,中国处于历史重大转折期,封建社会走向末路,西方殖民者入侵,清朝闭关锁国致国力衰退,鸦片输入让经济濒临崩溃,鸦片战争一触即发。官场腐败,统治者与官员醉生梦死,无视危机。龚自珍虽洞察社会问题,提出变革主张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却未被采纳。己亥年,龚自珍因父亲年迈,叔父任礼部堂上官需引避等原因,乞养辞官。四月廿三日离京,七月九日抵杭州,后至昆山料理羽埁山馆安顿家小。九月北上迎妻小,十一月携家人南返,十二月二十六日到达羽埁山馆定居。在这大半年南来北往途中,他有感而发,写下三百一十五首绝句,即《己亥杂诗》。其创作动机,一是对前半生进行总结;二是面对国家衰败、仕途不顺,借诗抒发愤懑,抨击社会;三是即便归乡,仍心系国家危亡,希望借诗揭露现实、警示抒怀,宣告将继续斗争,重新亮出锋芒。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感慨生平的诗。这首诗不只是记录了作者的家族背景、社交动态和曲折的官场历程,同时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充满了深邃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象征:“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廉锷”象征着人的才能与锐气,它并非天生就具备,不是上天赐予的。“百年淬厉”象征着才能需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砺,如同宝剑历经千锤百炼。“电光开”则象征着经过长久积累后,才能得以瞬间爆发,光芒夺目。此句以宝剑的磨砺与闪耀,象征着人在不断成长、锻炼中,让自身的才华与志向得以彰显,表达了诗人对才能养成及施展的思考与期许。

3. 分段赏析

“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廉锷”指剑锋的锐利,象征文辞或思想的锋芒。诗人强调锐利的思想与才华并非来自上天,而是后天磨砺的成果,暗含对个人奋斗精神的肯定。“淬厉”指反复锤炼与打磨,“电光”喻指思想或剑气的璀璨锋芒。此句以铸剑过程隐喻思想与精神的淬炼,强调时间与坚持的重要性。“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雄谈”指慷慨激昂的言论。诗人自述进入官场后因环境压抑而逐渐收敛锋芒,反映对现实境遇的无奈。“龙泉”代指名剑,象征诗人对理想与锐气的向往。“悄祝”隐含对现实妥协的悲凉,同时暗含希望重振精神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四》

下一篇:清·吴伟业《打冰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