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百花时":长安百花盛开的时节,
"风景宜轻薄":景色最适宜人们尽情游乐。
# 轻薄:放浪。
"无人不沽酒":没有人不买酒畅饮,
"何处不闻乐":到处都能听到音乐声。
"春风连夜动":春风整夜吹拂,
"微雨凌晓濯":微雨在拂晓时洗涤着万物。
# 濯:雨飘洒貌。,凌晓:天亮时。
"红焰出墙头":红色的花朵像火焰般探出墙头,
# 红焰:指红花。
"雪光映楼角":白色的花朵如雪花般映照楼角。
# 雪光:喻花色。
"繁紫韵松竹":繁密的紫色花朵与松竹相互映衬,
"远黄绕篱落":远处黄色的花朵围绕着篱落。
"临路不胜愁":走在路上不禁生出忧愁,
# 不胜:禁不住。
"轻烟去何托":轻烟般的愁绪不知该寄托何处。
# 轻烟:喻花之飘飞。
"满庭荡魂魄":满庭的繁花令人心醉神迷,
"照庑成丹渥":花朵的光彩把廊庑映照得一片通红。
# 丹渥:如丹砂一样红润。
"烂熳簇颠狂":百花烂漫簇拥,人们尽情狂欢,
# 颠狂:放荡不羁。,烂熳:花勃发而色彩鲜明。
"飘零劝行乐":花朵飘零似乎在劝人及时行乐。
"时节易晼晚":时节容易变迁,
# 晼晚:日暮,喻人年老。,时节:指时光。
"清阴覆池阁":傍晚的清阴覆盖着池阁。
"唯有安石榴":只有安石榴在轩前绽放,
# 安石榴:即石榴,夏日开花。
"当轩慰寂寞":慰藉着我的寂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为动态描写,描绘春风吹拂、微雨洗涤的动态画面,展现春日的生机活力;“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则是静态描写,刻画花朵如红焰、似雪光的静态姿态,动静相衬,使诗歌画面更具层次感与立体感。借景抒情:诗中描绘长安百花盛开时众人置酒奏乐、尽情行乐的场景,通过对这一热闹景象的描写,抒发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使情感表达自然而真挚。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点明长安百花盛开的时节,景色宜人,人们尽情享受春光,奠定了欢快的基调。“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生动描绘出长安春日里,人们纷纷沽酒畅饮,处处音乐悠扬的热闹场景,展现出浓厚的欢乐氛围。“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细腻刻画春日里百花的生长环境与姿态。春风微雨滋润着百花,花朵或如红焰般探出墙头,或似雪光映照楼角,繁紫的花朵与松竹相互映衬,远黄的花儿围绕着篱落,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春日百花图。“临路不胜愁,轻烟去何托。满庭荡魂魄,照庑成丹渥。烂熳簇颠狂,飘零劝行乐”,在这美好的春光中,诗人却生出一丝忧愁,轻烟般的愁绪无处寄托。但满庭的繁花又令人心醉神迷,花朵的烂漫促使人们尽情行乐,展现出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复杂的情感。“时节易晼晚,清阴覆池阁。唯有安石榴,当轩慰寂寞”,时光易逝,春日将尽,清阴覆盖池阁,此时唯有安石榴在轩前绽放,慰藉着诗人的寂寞,在欢乐的氛围中增添了一丝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上一篇:唐·郑谷《赠别》
下一篇:唐·刘禹锡《重答柳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