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真个似童儿":老翁真的像个小孩子,
"汲水埋盆作小池":汲取清水埋好盆当作小池。
# 水:一作井。
"一夜青蛙鸣到晓":青蛙整夜鸣叫直到天亮,
"恰如方口钓鱼时":恰似在方口钓鱼的时候。
# 方口:在盘谷,此处太行山之南。方,或作枋。
"莫道盆池作不成":别说这小小的盆池成不了气候,
"藕稍初种已齐生":刚种下的藕芽已经整齐地生长起来了。
# 稍:一作梢。
"从今有雨君须记":从现在起如果有雨,你一定要记住,
# 有雨:一作雨洒。
"来听萧萧打叶声":来听听雨打荷叶的萧萧声。
"瓦沼晨朝水自清":瓦盆般的小池清晨里水色清澈,
"小虫无数不知名":无数不知名的小虫在水中游动。
"忽然分散无踪影":忽然它们又分散得没了踪影,
# 分:一作飞。
"惟有鱼儿作队行":只有鱼儿排成队列游动。
# 惟:或作为;一作唯。
"泥盆浅小讵成池":泥盆虽浅小哪能算作池塘,
"夜半青蛙圣得知":可夜半青蛙却好像知道。
# 圣:一作听。
"一听暗来将伴侣":一听到动静就悄悄引来伙伴,
"不烦鸣唤斗雄雌":不用招呼就自行争斗雌雄。
"池光天影共青青":池中的光影与天空的青色相互映衬,
"拍岸才添水数瓶":轻轻拍打池岸只需添加几瓶水。
"且待夜深明月去":暂且等到夜深明月西沉,
# 明:一作乘。
"试看涵泳几多星":试看池中能映照出多少星星。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组诗是七言绝句,属于描绘生活小景题材。通过对盆池这一微小生活场景的细致刻画,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与趣味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细微事物的关注和热爱,展现出诗人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以及悠然自得、享受生活乐趣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开篇将老翁比作童儿,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引出盆池的建造。“汲水埋盆”简单而又充满童趣,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好奇。“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描绘了蛙鸣的场景,青蛙整夜鸣叫,仿佛让人回到了曾经钓鱼的时光,充满了回忆和童真,同时也增添了盆池的生机与活力。第二首:“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强调不要小看盆池,刚种下的藕芽已经整齐生长,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成长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盆池未来的期待。“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诗人提醒人们记住下雨时来听雨打荷叶的声音,进一步体现了对盆池的喜爱和对自然声音的欣赏,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第三首:“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虫无数不知名”:描写瓦沼清晨的清澈和小虫的活动,展现了盆池中的微观世界,充满了自然的神秘和生机。“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小虫的突然分散与鱼儿的有序游动形成对比,突出了自然生物的灵动和多样性,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第四首:“泥盆浅小讵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虽然泥盆浅小不能算作真正的池塘,但青蛙却好像知道这里,自行前来活动,体现出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灵性。“一听暗来将伴侣,不烦鸣唤斗雄雌”:青蛙听到动静就悄悄引来伙伴,自行争斗雌雄,不需要招呼,生动地描绘了青蛙的行为,增添了盆池的趣味性。第五首:“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描绘了池光天影相互映衬的景象,轻轻拍打池岸只需添加几瓶水,表现出盆池的小巧和精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诗人期待夜深明月西沉时,池中能映照出多少星星,进一步拓展了盆池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 起句便神来,忆“钓”是过去境界,宛然移到目前。
清刘宏熙《唐诗真趣编》
# 谐语为戏,不独退之,少陵亦间有之。至或所赏“拍岸才添水数瓶”,“一夜青蛙鸣到晓”,以为有天工,殊未道着。“且待夜深明月去,只看涵泳几多星”,小中见大,有于人何所不容景象。
清黄钺《昌黎诗增注证讹》
# 满池水不过数瓶,亦自清清,光连天影,观玩之下,觉贮月虽或不足,涵星自当有馀。但刃朗则星稀,未能历历然也,故待月去再看之。此就现在境界,从灵心慧悟中搜进一层。四首(按指第一、二、三、五首)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妙。盖独得之趣,他人不知,太白看敬亭意,正类此。有如许高兴,故值得一写。因思世间敷衍少意味诗,真不必做。
清刘宏煦、李德举《唐诗真趣编》
# 韩律诗诚多不工,然此五首却有致。贡父以“老翁”“童儿”句少之,鄙矣。若独取“拍岸”、“青蛙”二句,亦无解处。予谓“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乃好句也。
清程学恂《韩诗臆说》
# 此题极小,诗人于小中见大,故说来不觉其小。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韩吏部古诗高卓,至律诗虽称善,要有不工者。而好韩之人,句句称述,未可谓然也。韩云:“老公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直谐戏语耳。
宋刘攽《中山诗话》
# 洪兴祖曰:或云《盆池》诗有天工,如“拍岸才添水数瓶”,“一夜青畦鸣到晓”,非意到不能作也。
宋魏仲举等《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
# 俚语俚调,直写胸臆,颇似少陵《漫兴》、《寻花》诸绝。
清朱彝尊《批韩诗》
# 以绮丽说诗,后之君子所斥为不知理义之归也。尝读《东山》之诗矣,周公但言“芅芅不归”及“勿士行枚”数言而已足矣。……是则少陵之杰句,无如“老夫清晨梳白头”;昌黎之佳作,莫若“老翁真个似童儿”。
清汪师韩《诗学纂闻》
# 刘与或两说,一言正,一言变也。大历以上皆正宗,元和以下多变调。然变不自元和,杜工部早已开之,至韩、孟好异专宗,如北调曲子,拗峭中见姿制,亦避熟取生之趣也。元、白、刘中山、杜牧之辈,不得其拗峭,而惟取其姿制,又成一格。
清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
# 此等语杜诗中最多,何不工之有?
清何焯《批顾嗣立韩诗注》
# 朱彝尊曰:卤卤莽莽,亦有风致,然浓腴尚不及杜。
清朱彝尊《批韩诗》
# 藕才芽,便算计听雨,是未来境界,已可希幸。
清刘宏熙《唐诗真趣编》
# 此首咏种耦,不曰看荷时曰听雨,盖荷叶齐放,亭亭净植,雨来作清脆之声,胜于芭蕉,可见昌黎别有天趣。
清程学洵《山泾草堂诗话》
# 朱彝尊曰:此调法却新。此诗体物入微。
清朱彝尊《批韩诗》
# 现在境界,据情直书,有化机自然之妙。
清刘宏熙《唐诗真趣编》
# “莫道”、“瓦沼”两首,精细巧密,杨万里亦当避三舍。
清王闿运《增评韩苏诗钞》
上一篇:唐·韩愈《杂曲歌辞·鸣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