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n
chí
shǒu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lǎo
wēng
zhēn
tóng
ér
shuǐ
mái
pén
zuò
xiǎo
chí
qīng
míng
dào
xiǎo
qià
fāng
kǒu
diào
shí
dào
pén
chí
zuò
chéng
ǒu
shāo
chū
​​zhòng
shēng
cóng
jīn
yǒu
jūn
lái
tīng
xiāo
xiāo
shēng
zhǎo
chén
zhāo​
shuǐ
qīng
xiǎo
chóng
shù
zhī
míng
rán
fēn
​​sàn
zōng
yǐng
wéi
yǒu
ér
zuò
duì
xíng
pén
qiǎn
xiǎo
chéng
chí
bàn
qīng
shèng
zhī
tīng
àn
lái
jiāng
bàn
fán
míng
huàn
dòu
xióng
chí
guāng
tiān
yǐng
gòng
qīng
qīng
pāi
àn
cái
tiān
shuǐ
shù
píng
qiě
dài
shēn
míng
yuè
shì
kàn
hán
yǒng
duō
xīng

译文

老翁真的像个小孩子,汲取清水埋好盆当作小池。青蛙整夜鸣叫直到天亮,恰似在方口钓鱼的时候。别说这小小的盆池成不了气候,刚种下的藕芽已经整齐地生长起来了。从现在起如果有雨,你一定要记住,来听听雨打荷叶的萧萧声。瓦盆般的小池清晨里水色清澈,无数不知名的小虫在水中游动。忽然它们又分散得没了踪影,只有鱼儿排成队列游动。泥盆虽浅小哪能算作池塘,可夜半青蛙却好像知道。一听到动静就悄悄引来伙伴,不用招呼就自行争斗雌雄。池中的光影与天空的青色相互映衬,轻轻拍打池岸只需添加几瓶水。暂且等到夜深明月西沉,试看池中能映照出多少星星。

逐句剖析

"老翁真个似童儿":老翁真的像个小孩子,

"汲水埋盆作小池":汲取清水埋好盆当作小池。

# 水:一作井。

"一夜青蛙鸣到晓":青蛙整夜鸣叫直到天亮,

"恰如方口钓鱼时":恰似在方口钓鱼的时候。

# 方口:在盘谷,此处太行山之南。方,或作枋。

"莫道盆池作不成":别说这小小的盆池成不了气候,

"藕稍初种已齐生":刚种下的藕芽已经整齐地生长起来了。

# 稍:一作梢。

"从今有雨君须记":从现在起如果有雨,你一定要记住,

# 有雨:一作雨洒。

"来听萧萧打叶声":来听听雨打荷叶的萧萧声。

"瓦沼晨朝水自清":瓦盆般的小池清晨里水色清澈,

"小虫无数不知名":无数不知名的小虫在水中游动。

"忽然分散无踪影":忽然它们又分散得没了踪影,

# 分:一作飞。

"惟有鱼儿作队行":只有鱼儿排成队列游动。

# 惟:或作为;一作唯。

"泥盆浅小讵成池":泥盆虽浅小哪能算作池塘,

"夜半青蛙圣得知":可夜半青蛙却好像知道。

# 圣:一作听。

"一听暗来将伴侣":一听到动静就悄悄引来伙伴,

"不烦鸣唤斗雄雌":不用招呼就自行争斗雌雄。

"池光天影共青青":池中的光影与天空的青色相互映衬,

"拍岸才添水数瓶":轻轻拍打池岸只需添加几瓶水。

"且待夜深明月去":暂且等到夜深明月西沉,

# 明:一作乘。

"试看涵泳几多星":试看池中能映照出多少星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盆池五首》是唐代韩愈创作的组诗。这组诗围绕小小的盆池展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盆池中的各种景象和生物活动,充满了生活情趣。诗中通过对盆池的建造、池中生物的动态变化以及池水光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闲适的心境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盆池五首》这组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的夏天。当时,韩愈任职吏部考功郎中并兼知制诰,已年届四十八岁。在这段时期,他挥笔写下这组诗,生动展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情境。诗中所涉,多为日常琐碎之事,然而韩愈以其独特笔触,在这些平凡点滴里巧妙融入深沉意趣,于细微处见真章,让人透过生活表象,得以窥探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组诗是七言绝句,属于描绘生活小景题材。通过对盆池这一微小生活场景的细致刻画,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与趣味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细微事物的关注和热爱,展现出诗人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以及悠然自得、享受生活乐趣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开篇将老翁比作童儿,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引出盆池的建造。“汲水埋盆”简单而又充满童趣,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好奇。“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描绘了蛙鸣的场景,青蛙整夜鸣叫,仿佛让人回到了曾经钓鱼的时光,充满了回忆和童真,同时也增添了盆池的生机与活力。第二首:“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强调不要小看盆池,刚种下的藕芽已经整齐生长,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成长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盆池未来的期待。“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诗人提醒人们记住下雨时来听雨打荷叶的声音,进一步体现了对盆池的喜爱和对自然声音的欣赏,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第三首:“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虫无数不知名”:描写瓦沼清晨的清澈和小虫的活动,展现了盆池中的微观世界,充满了自然的神秘和生机。“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小虫的突然分散与鱼儿的有序游动形成对比,突出了自然生物的灵动和多样性,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第四首:“泥盆浅小讵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虽然泥盆浅小不能算作真正的池塘,但青蛙却好像知道这里,自行前来活动,体现出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灵性。“一听暗来将伴侣,不烦鸣唤斗雄雌”:青蛙听到动静就悄悄引来伙伴,自行争斗雌雄,不需要招呼,生动地描绘了青蛙的行为,增添了盆池的趣味性。第五首:“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描绘了池光天影相互映衬的景象,轻轻拍打池岸只需添加几瓶水,表现出盆池的小巧和精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诗人期待夜深明月西沉时,池中能映照出多少星星,进一步拓展了盆池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起句便神来,忆“钓”是过去境界,宛然移到目前。

清刘宏熙《唐诗真趣编》

# 谐语为戏,不独退之,少陵亦间有之。至或所赏“拍岸才添水数瓶”,“一夜青蛙鸣到晓”,以为有天工,殊未道着。“且待夜深明月去,只看涵泳几多星”,小中见大,有于人何所不容景象。

清黄钺《昌黎诗增注证讹》

# 满池水不过数瓶,亦自清清,光连天影,观玩之下,觉贮月虽或不足,涵星自当有馀。但刃朗则星稀,未能历历然也,故待月去再看之。此就现在境界,从灵心慧悟中搜进一层。四首(按指第一、二、三、五首)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妙。盖独得之趣,他人不知,太白看敬亭意,正类此。有如许高兴,故值得一写。因思世间敷衍少意味诗,真不必做。

清刘宏煦、李德举《唐诗真趣编》

# 韩律诗诚多不工,然此五首却有致。贡父以“老翁”“童儿”句少之,鄙矣。若独取“拍岸”、“青蛙”二句,亦无解处。予谓“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乃好句也。

清程学恂《韩诗臆说》

# 此题极小,诗人于小中见大,故说来不觉其小。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韩吏部古诗高卓,至律诗虽称善,要有不工者。而好韩之人,句句称述,未可谓然也。韩云:“老公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直谐戏语耳。

宋刘攽《中山诗话》

# 洪兴祖曰:或云《盆池》诗有天工,如“拍岸才添水数瓶”,“一夜青畦鸣到晓”,非意到不能作也。

宋魏仲举等《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

# 俚语俚调,直写胸臆,颇似少陵《漫兴》、《寻花》诸绝。

清朱彝尊《批韩诗》

# 以绮丽说诗,后之君子所斥为不知理义之归也。尝读《东山》之诗矣,周公但言“芅芅不归”及“勿士行枚”数言而已足矣。……是则少陵之杰句,无如“老夫清晨梳白头”;昌黎之佳作,莫若“老翁真个似童儿”。

清汪师韩《诗学纂闻》

# 刘与或两说,一言正,一言变也。大历以上皆正宗,元和以下多变调。然变不自元和,杜工部早已开之,至韩、孟好异专宗,如北调曲子,拗峭中见姿制,亦避熟取生之趣也。元、白、刘中山、杜牧之辈,不得其拗峭,而惟取其姿制,又成一格。

清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

# 此等语杜诗中最多,何不工之有?

清何焯《批顾嗣立韩诗注》

# 朱彝尊曰:卤卤莽莽,亦有风致,然浓腴尚不及杜。

清朱彝尊《批韩诗》

# 藕才芽,便算计听雨,是未来境界,已可希幸。

清刘宏熙《唐诗真趣编》

# 此首咏种耦,不曰看荷时曰听雨,盖荷叶齐放,亭亭净植,雨来作清脆之声,胜于芭蕉,可见昌黎别有天趣。

清程学洵《山泾草堂诗话》

# 朱彝尊曰:此调法却新。此诗体物入微。

清朱彝尊《批韩诗》

# 现在境界,据情直书,有化机自然之妙。

清刘宏熙《唐诗真趣编》

# “莫道”、“瓦沼”两首,精细巧密,杨万里亦当避三舍。

清王闿运《增评韩苏诗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杂曲歌辞·鸣雁行》

下一篇:唐·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