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阙郁嵯峨":秦国咸阳的宫殿高峻巍峨,座落重重,
# 嵯峨:高峻的样子。,宫阙:指宫殿。,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
"六国楼台艳绮罗":仿作的六国亭台楼阁比绮罗还要艳丽华美。
# 绮罗:代指美女。,六国:指战国时被秦所灭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
"自是当时天帝醉":只是因为当初天帝宴请秦穆公时自己醉了,就胡乱把秦地赐给了穆公,
# 天帝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穆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翦诸鹑首。”
"不关秦地有山河":不关涉秦地所固有的山河之便。
# 不关秦地有山河:反贾谊《过秦论》而用之。贾曰:“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穆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关:关涉。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讽喻诗。借秦灭六国后大肆营造宫室以及最终灭亡的历史,暗指唐敬宗宝历年间朝廷大建宫室、劳民伤财的行径,表达了对统治者奢侈行为的批判与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古事为依托实现对当下的讽谏。
2. 写作手法
用典:“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化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灭六国后仿建他国宫室、掠夺美人钟鼓的典故,写实的同时为后文议论铺垫。借古讽今:诗人通过描绘秦及六国因大肆营造宫室而走向灭亡的历史,实际是在对唐敬宗宝历年间大建宫室、劳民伤财的行为进行批判,以古事影射当下,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警示。
3. 分段赏析
开篇“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以精准笔触进行写实。《史记·秦始皇本纪》曾记载,秦每破一国诸侯,便仿照其宫室模样,在咸阳北阪精心营造,殿屋复道相连,诸多诸侯美人、钟鼓皆被纳入其中,著名的阿房宫便是这般产物。诗中所写,将秦统一后咸阳宫阙那巍峨高耸、气势恢宏之态,以及六国楼台奢华绮丽、尽显奢靡的景象,鲜活地呈现出来。这般描写,并非单纯陈述历史建筑风貌,实则暗指秦与六国因骄奢无度、大肆掠夺民脂民膏以满足私欲,在“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的压迫下,必然走向灭亡的结局。诗人以古为鉴,巧妙地将矛头指向当朝的唐敬宗,含蓄地表明其大建宫室的行径,同样会重蹈覆辙,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时政的深切忧虑与警示,尽显其“用意深微”的诗艺精髓。后两句“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诗人别出心裁,巧用“天帝醉”这一极具想象力的意象。表面看,似在感慨天帝醉酒后错赐秦地,可细细品味,实则是在委婉批判秦王及唐敬宗等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借天帝醉酒,暗示因统治者的昏聩,即便坐拥如秦地般易守难攻的险要山河,王朝统治也难以长治久安。一个“醉”字,犹如神来之笔,意蕴无穷,不仅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如黄钟大吕,向唐朝君主敲响警钟,告诫其切勿重蹈秦朝掠夺百姓、走向覆灭的旧路,深刻的警策之意力透纸背,充分彰显出李商隐诗歌构思精巧、寓意深远的艺术魅力。
4. 作品点评
《咸阳》一诗独辟蹊径,专注于对古事的咏叹,道出了前人未曾言说的见解。诗歌意蕴深邃曲折,寄托讽喻深沉委婉。从立意来看,见解独到、意味深长;在构思上,精巧绝妙、别具匠心。成功实现了将讽喻之意巧妙融入历史事件叙述中,把深刻寓意隐匿于言辞之外。
# 咸阳官阙之高,六国绮罗之丽,互文也......秦得天下,由于天帝之醉,然醉则易醒,故六国既没,秦亦遂亡。炯戒之意,出于谑词,却非杜撰。妙绝。
清姜炳璋《选玉溪生诗补说》
# “天帝醉“语云:“‘醉’字妙,明是天之未定。”
清何焯《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 前二句写平六国蕴藉,后二句有议论而无神韵,其词太激也。
清纪昀《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上一篇:唐·张籍《与贾岛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