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概殊江右":这里的胜景与江右之地大不相同,
# 江右:长江下游以西地区,后来称江西省为江右。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今江苏省一带,古称江左。,殊:超出。,胜概:胜景。
"佳名逼渭川":美好的名声足以和渭川相媲美。
# 佳名:渭水以清闻名,而河清县的名称使人联想到渭水清流,故曰“逼渭川”。
"虹收青嶂雨":雨后彩虹隐去,青翠的山峦还带着雨意,
# 嶂:形似屏障的山峰。
"鸟没夕阳天":夕阳西下,鸟儿消失在天际之间。
"客鬓行如此":客居他乡的我,鬓发就这样渐渐花白,
# 客鬓:久客他乡,鬓发斑白。
"沧波坐渺然":面对茫茫的水波,心中生出渺茫之感。
# 渺然:远视迷茫的样子。
"此中真得地":这地方确实是块宜居的好地方,
# 此中:指河清。
"漂荡钓鱼船":只有那钓鱼船在水面上漂泊不定。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山水景致的五言律诗,借雨后黄昏彩虹消逝、青山清新,鸟儿隐没于夕阳天际,以及苍茫水波、漂荡渔船等景象,写出了对眼前独特美景的赞赏,也抒发了漂泊游子面对景致时的茫然怅惘,以及对这片宜居之地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对比:“胜概殊江右,佳名逼渭川”巧用对比,“江右”“渭川”均是有名的胜地,诗人将此地的胜景与江右对比,显其独特;又将此地美名与渭川相比,突出其声名之盛,以此凸显此处景致的出众。
3. 分段赏析
首联“胜概殊江右,佳名逼渭川”,起笔便对眼前景致作出评价。“胜概”指美好的景象,“殊江右”表明此地美景与江右地区不同,自有独特之处;“佳名”指美好的名声,“逼渭川”则说其名声接近以风景优美著称的渭川。这一联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对比,突出了此地景致的出众与名声的不凡,奠定了对眼前景色赞赏的基调。颔联“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聚焦雨后黄昏的景象。“虹收”写出彩虹消失的状态,“青嶂雨”点明雨后青山的背景,彩虹褪去后,青山更显清新;“鸟没”描绘鸟儿渐渐隐没于天际的动态,“夕阳天”则点出夕阳西下的天空,营造出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此联以“虹收”“鸟没”的动态,与“青嶂”“夕阳天”的静态相呼应,展现了雨后黄昏的独特景致。颈联“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由景转入抒情,抒发游子的感慨。“客鬓”指在外漂泊者的鬓发,“行如此”暗示随着时光流逝,鬓发已显现出沧桑之态;“沧波”指苍茫的水波,“坐渺然”则写出面对辽阔水波时内心的茫然与怅惘。这一联将个人的漂泊境遇与眼前的苍茫水景相结合,借景抒情,传递出漂泊他乡的孤寂与对前路的迷茫。尾联“此中真得地,漂荡钓鱼船”,再次回到对景致的感受,并融入自身的向往。“此中真得地”直接抒发对这片土地的赞美,认为此地确实是块好地方;“漂荡钓鱼船”则描绘出钓鱼船在水面漂泊的景象,暗含着对这种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此联在前文写景与抒情的基础上,表达了对眼前这片宜居之地的喜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憧憬。
# 总写境地之佳。第五句,将已身衬人,亦开句也。通体老成,少陵亦不过此。
清陆鸣皋徐、陆合解·《李义山诗疏》
# “四家”评曰:譬以摹书画,得其神解。三、四清而丽,五、六浑妥。平山(按,姚培谦)笺曰:五句转接得力,是杜法。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
# 不详何年。冯氏引刘梦得《送赵司直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云:“赵氏兄弟皆仆射门客。”谓即此赵氏昆季,亦未敢定。
近代张采田《玉谿年谱会笺》
上一篇:唐·陆龟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