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bái
chéng
zhōng
yún
chū
mén
bái
chéng
xià
fān
pén
gāo
jiāng
xiá
léi
tíng
dòu
cāng
téng
yuè
hūn
róng
guī
qiān
jiā
jīn
yǒu
bǎi
jiā
cún
āi
āi
guǎ
zhū
qiú
jìn
tòng
qiū
yuán
chù
cūn

译文

在白帝城中,云雾从城门中涌出,白帝城下起了倾盆大雨。高涨的江水在狭窄险峻的峡谷中奔腾,发出的声响如同雷霆相互争斗一般震耳欲聋,边古老的树木和苍翠的藤蔓盘绕,使得这里光线昏暗,仿佛连日月的光辉都被遮蔽了。征战的军马不如归田的马匹这般安逸自在,如今千家万户中也只有百户人家留存下来了。可怜那些悲哀的寡妇,她们已被横征暴敛搜刮得一无所有,在这秋天的原野上,不知从哪个村庄里传来阵阵恸哭之声?

逐句剖析

"白帝城中云出门":在白帝城中,云雾从城门中涌出,

# 出门:一作若屯。,中:一作头。,白帝:即白帝城。这里的白帝城,是实指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

"白帝城下雨翻盆":白帝城下起了倾盆大雨。

# 翻盆:即倾盆。形容雨极大。

"高江急峡雷霆斗":高涨的江水在狭窄险峻的峡谷中奔腾,发出的声响如同雷霆相互争斗一般震耳欲聋,

"古木苍藤日月昏":边古老的树木和苍翠的藤蔓盘绕,使得这里光线昏暗,仿佛连日月的光辉都被遮蔽了。

# 苍:一作长。,古木:一作翠木。

"戎马不如归马逸":征战的军马不如归田的马匹这般安逸自在,

# 归马:从事耕种的马。比喻战争结束。,戎马:指战马,比喻战争。戎:一作去。

"千家今有百家存":如今千家万户中也只有百户人家留存下来了。

# 百:一作十。

"哀哀寡妇诛求尽":可怜那些悲哀的寡妇,她们已被横征暴敛搜刮得一无所有,

# 诛求:强制征收、剥夺。

"恸哭秋原何处村":在这秋天的原野上,不知从哪个村庄里传来阵阵恸哭之声?

# 秋原:秋天原野。,恸哭:失声痛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帝》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借白帝城的暴雨景象隐喻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前两联以“白帝城中云出门”的奇崛笔法起兴,通过“高江急峡雷霆斗”的激烈意象,将自然骤雨与时代乱局相勾连,暗蓄山河破碎之势。后两联笔锋直指现实:“戎马”与“千家今有百家存”的惨烈对比,揭示战乱对民生的摧残;末句“恸哭秋原何处村”以荒村寡妇的悲泣收束,将苛政暴敛之痛凝为血泪控诉。全诗意境由雄奇陡转苍凉,暴雨洗劫后的萧瑟秋原,恰是满目疮痍的晚唐缩影,在跌宕起伏的章法中迸发出沉郁悲怆的史诗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寓居夔州时所作。彼时,西川军阀混战不止,吐蕃也频繁入侵蜀地。诗人亲眼看到连年战乱让百姓饱受极端痛苦,内心满是忧愁。他站在白帝城上,望着四处流浪的民众,不禁感慨万千,遂写下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白帝》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社会现实诗,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时局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夸张:“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峡江急流与雷霆相斗的壮观以及古木苍藤遮蔽天日的昏暗,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壮阔的氛围。对比:前四句通过“高江急峡雷霆斗”与“古木苍藤日月昏”的激烈自然景象,与后四句“千家今有百家存”“恸哭秋原”的人间惨状形成强烈对比。以自然界的狂暴动荡(如雷霆、暴雨)反衬出社会的死寂与荒凉(如人口锐减、寡妇恸哭),通过极端的动态反差凸显战乱后民生凋敝的沉痛主题。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狂暴来暗示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表达出对百姓的同情。

3. 分段赏析

杜甫《白帝》四联层层递进,构建出史诗般的悲剧画卷。首联以“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的复沓句式,借云涌城巅、暴雨倾盆的垂直空间压迫感,既凸显夔门险峻之势,又以拗折音节暗喻社会动荡;颔联“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运用工整的当句对,将江峡相激的纵向动势与雷昏日蔽的横向图景交织,密集的视听意象如暴烈鼓点,既写自然之怒更喻战乱之殇。颈联笔锋陡转,“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以战马闲置反讽兵祸荒诞,借数字锐减揭破十室九空之惨,完成从自然象征到社会写实的过渡;尾联“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聚焦个体悲剧,以寡妇泣血、秋野悲声将苦难具象化,末句“何处村”三字使哭声穿透时空,从地理荒村升华为历史挽歌。全诗以律诗之形载史诗之魂,通过“天地暴烈—人世倾覆—众生皆殇”的三重意境裂变,以云雨雷霆为序曲、戎马荒村为中章、秋原恸哭为终章,在工拙相济的修辞张力中,将自然暴力与社会苦难熔铸为盛唐衰落的血色碑铭,彰显杜甫“诗史”笔力下对苍生疾苦的终极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子美七言律,至如“黄草峡西”、“苦忆荆州”、“白帝城中”等篇,以歌行入律,是为大变。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邵云:奇警之作。不曰“急江高峡”,而曰“高江急峡”,自妙于写此江此峡也。

清杨伦《杜诗镜铨》

# 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老杜“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虽意稍疏野,亦自一种风致。

明胡应麟《诗薮》

# 钟云:奇景,移用不得(首句)。谭云:此句丑,下句不然(“戎马”句)。

明唐汝询《唐诗归》

# 前四句因骤雨而写一时难状之景,妙。二字写峡中雨后之状更新妙。然实兴起“戎马”以写乱象,非与下不相关也。

明王嗣奭《杜臆》

# 杜诗起句,有歌行似律诗者,如“倚江楠树草堂前,古老相传二百年”是也;有律体似歌行者,如“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是也,然起四句,一起滚出,律中带古何碍,唯五、六掉字成句,词调乃稍平耳。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唯七言律,则失官流涉之后,日益精工,反不似拾遗时曲江诸作,有老人衰飒之气。在蜀时犹仅风流潇洒,夔州后更沉雄、温丽,如……写景则如“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树苍藤日月昏”……真一代冠冕。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一气喷薄,不关雕刻。拗格诗,炼到此地位也难。“惊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险怪夺人魄,却自文从理顺,与鬼窟中伎俩有天渊之别。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自是率笔,结语少陵本色。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陈德公曰:五、六反是婉笔。故作白话,不见俚率,结转痛切。此篇四句截上下如不相属者。评:起二末三字,最作异。三、四,写得奇险。徐孟芳曰:前四写雨,后四言情。妙在绝不相蒙而意仍贯。

清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吴农祥云:起横逸。三、四苍老雄杰,不易再得也。后四语稍减,然比《滟滪》作似过,彼拙中之拙,此拙中带工也。

清刘濬《杜诗集评》

# 前四句写雨景凌壮,后四句写离绪惨凄。

清范大士《历代诗法》

# 树谓:此所谓意度盘薄,深于作用,力全而不苦涩,气足而不怒张。他人无其志事者学之,则成客气,是不可强也。《暮归》首结二句亦然。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金陵凤凰台置酒》

下一篇:唐·戎昱《采莲曲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