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去长安万里余":此地向东距长安有万里余,
# 万里余:长安至玉门实际不到万里,说万里是心理距离。,安:《才调》作“沙”。,东去:东距。
"故人何惜一行书":老友为何吝惜寄一行书信。
# 一行书:指短书信。,何惜:为何吝惜。,故人:老朋友。
"玉关西望堪肠断":玉门关向西望不禁肝肠断,
# 堪肠断:《才调》《绝句》均作“肠堪断”。肠断:形容悲伤之极。
"况复明朝是岁除":何况明天又是一年的岁除。
# 岁除:即除夕。,况复:更加,加之。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开篇点明玉门关距长安路途遥远,进而感慨友人为何吝惜寄来一行书信。西望玉门关外,诗人满心愁绪,更何况明日就是除夕。诗人借距离之遥、盼信之急以及岁末的特殊时间,抒发在边塞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孤寂之情。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故人何惜一行书”,直接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很少来信的埋怨,直白地抒发了自己渴望收到友人书信的急切心情,使情感表达真挚而强烈。烘托:“玉关西望堪肠断”,描绘诗人西望玉门关外的景象,借玉门关这一具有边塞特色的地点,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玉门关在边塞,环境荒凉,诗人身处此地,更增孤独寂寞,进而“肠断”,强化了思念友人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东去长安万里余”,以直白的叙述点明了自己所处的玉门关与长安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万里余”三个字,形象地勾勒出空间上的巨大跨度,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悠远而惆怅的基调。紧接着“故人何惜一行书”,诗人以看似略带埋怨的口吻,质问友人为何吝惜寄来一封书信。这一问,实则并非真的在责怪友人,而是巧妙地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对友人的极度思念。他渴望从友人的只言片语中获取慰藉,这份思念如丝线般缠绕心间,越扯越长,通过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使得情感更加深沉且耐人寻味。后两句“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诗人将视角转向玉门关外,那广袤而荒凉的塞外景象,本就容易勾起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堪肠断”三个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此刻内心如断肠般的痛苦。而“况复明朝是岁除”一句,犹如在伤口上撒盐,将这种痛苦推向了极致。岁除,这本是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时刻,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之中,然而诗人却孤身一人,远在万里之外的边塞。在这举目无亲的异乡,思念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袭来,不仅思念故乡的亲人,更思念远方的友人。
4. 作品点评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诗人巧妙地将空间上的距离、时间上的岁末节点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对自身境遇的感慨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层层递进,使诗意曲折婉转,余味悠长。
# 又添一意,益复深长。
明钟惺《唐诗归》
# 三、四句,浅语自悲。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一起音调何其超妙!诗本乎声,不谙声律,即是俗笔。
清黄培芳《唐贤三昧集抄》
# 全诗用语平淡,似与老朋友叙家常,然而隐含着浓郁的乡愁和炽热的友情。
现代武汉教育学院教授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
# 此怀友之作,西行途中,长路漫漫,又逢除夕,不免倍思亲友。“况复”句更进一层,使诗意曲折,味益深长。
现代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罗仲鼎、杭州市老干部诗词学会副会长俞浣萍《千首唐人绝句校注·上》
# 因为是以诗代柬,所以文字不假雕饰,明白如话,一气呵成,直抒胸臆,友谊乡情愈感浓重。
现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祖美《万里归心对明月:唐代合集》
# 盛唐绝句得诸真情者必佳,今人挽真入伪,矫直作曲,是以愈趋愈下。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蒋仲舒曰:又添一意,益更探长。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身在玉关,心在长安,故欲书信常通。乃故人信断,又逼岁除,此时此际,能无肠断!却写得曲折。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去国万里,日月不留,其断肠盖有故,非止望故人一札也。极似平淡,然正含意言外。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
上一篇:唐·齐己《惊秋》
下一篇:唐·孟云卿《行行且游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