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樵入深山":打柴打进深山里头,
"山深树重叠":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
"桥崩卧槎拥":桥梁崩塌横卧树杈支撑,
# 拥:群聚在一起。,卧槎:倒卧的树干。槎:竹木筏。一作“楂”,通“杈”,旁出的树枝。
"路险垂藤接":道路险阻垂藤缠绕连接。
# 接:连接。,垂藤:垂下之藤蔓。
"日落伴将稀":夕阳西落樵伴渐见稀少,
# 伴:伴侣,指其他樵夫。
"山风拂萝衣":山风吹拂身上的薜萝衣。
# 萝衣:山麻绩缝的衣服,山民、隐士所服。萝:《全唐诗》校“一作薜。”《楚辞·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薜:香草名。
"长歌负轻策":拄着轻便手杖放声长歌,
# 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负:背,扛。这里的拄持的意思。,长歌:拉长声调唱歌。
"平野望烟归":望着平野的炊烟款款而归。
# 平野:平旷原野。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描绘了樵夫深山采樵,在山深林密、道路险阻中艰难行进的画面,又展现了日暮时分樵夫杖策长歌、悠然返归的情景,体现了樵夫劳作的艰辛与归家的惬意,营造出静谧悠闲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山水中探寻到的悠然情趣,颇具陶渊明田园诗的神韵。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采樵入深山”为动,“山深树重叠”为静,樵夫入山的动态打破深山的静谧,一动一静相互映衬,凸显山林幽深。“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皆是静态描绘,展现山林的古老破败;“日落伴将稀”是静,“山风拂萝衣”为动,以风拂衣袂的微动,衬出日暮山林的寂静,动静相融,绘出山林的清幽之景与悠然意趣。顶真:在“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中运用了顶真手法。上句末尾的“深山”引出下句开头的“山深”,使诗句衔接紧密,语气连贯。既强调了山林幽深这一特点,又如同环环相扣的链条,引导读者的思绪一步步深入山林,在音韵上形成回环往复之感,强化了诗歌的韵律美,同时也为展现后续樵夫劳作的艰难环境起到了自然过渡的作用,让诗意层层推进。
3. 分段赏析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开篇直接引出采樵场景,“入深山”点明主角去向,“山深”承接上文,运用顶针强化山林幽深之感,“树重叠”则具象呈现山林茂密之态,二者相互映衬,既勾勒出樵夫工作环境的幽僻,又暗示其劳作的艰辛,为后续描绘铺垫情境,初步展现深山采樵图的轮廓。“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诗人目光聚焦山林细节,“桥崩”突显道路毁坏,“卧槎拥”描绘断木堆积杂乱,尽显行路阻碍;“路险”直白点出地势险要,“垂藤接”展现藤蔓牵连作路,这些生动意象精准捕捉山林行路之难,画面感极强,让读者仿若亲见樵夫艰难前行之景。“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描绘日暮画面,“日落”点明时间流转,光线渐暗,“伴将稀”暗示同行者渐散,山林愈发静谧。“山风拂萝衣”转写个人感受,山风轻拂藤萝衣裳,吹散疲惫,于艰辛中寻得悠然,体现采樵人苦中作乐心境,增添山林闲适韵味。“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着眼日暮归程,“长歌”尽显采樵人心情畅快,放声高歌无拘无束;“负轻策”描绘其背负轻便手杖,悠然自得。“平野望烟归”视野由山林扩至平野,望村落炊烟袅袅,满载而归,一幅悠然归乡图浮现眼前,洋溢收获后的喜悦,彰显隐居生活意趣。
4. 作品点评
东晋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中写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佳句,尽显田园生活意趣。与之相仿,孟浩然的诗作也深得陶诗精髓。他笔下绘就的是一幅静谧悠然的晚归图,在那山林深处,樵夫晨起入山,辛勤劳作,日暮时则拄杖高歌,悠然踏上归途。沿途山深林密,草木繁茂,归家之路虽狭,却有夕露轻沾衣袂。于此画境之中,自然的灵秀、劳动的充实以及樵夫洒脱的风度完美融合,仿若跃然纸上,令人心驰神往。
# 这首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景物和隐居的幽趣。采樵人是樵夫,不是作者自己,首句写樵夫。“山深”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作者捕捉“桥崩”、“卧楂”、“垂藤”等生动形象入诗,写得很传神。后四句写日暮时杖策长歌返归,萧然旷远的意趣想象可得。
现代邓安生、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
# 孟诸诗皆极洗炼而不枯瘁,又在苏州前。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言外有意,好!
明顾璘《批点唐音》
# 观此“稀”字,远胜“樵人归欲尽”“尽”字。
明钟惺《唐诗归》
# 幽深静至之语,读之使喧扰人自失。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明代吴山民
# “桥崩”十字,写出奇险之状。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 孟襄阳《采樵作》远胜“樵人归欲尽”,有“搔首踟蹰”之意。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上一篇:唐·喻凫《惊秋》
下一篇:唐·元稹《和乐天重题别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