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zǒng
chí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2
gāo
zhū
tiān
dēng
lín
jìn
biān
qíng
kāi
wàn
jǐng
shù
chóu
kàn
líng
yān
jiàn
wài
qín
lǐng
chuāng
zhōng
xiǎo
wèi
chuān
zǎo
zhī
qīng
jìng
cháng
yuàn
fèng
jīn
xiān

译文

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逐句剖析

"高阁逼诸天":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

# 诸天:天空。

"登临近日边":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

# 临:靠近。

"晴开万井树":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

# 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诗中来形容树之多。

"愁看五陵烟":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

"槛外低秦岭":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

# 槛:栏杆。

"窗中小渭川":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

# 渭川:渭水。

"蚤知清净理":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

# 清净理:佛教教清净之理。,蚤:一作早。

"常愿奉金仙":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 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奉:供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登总持阁》笔锋苍劲雄浑,以总持寺内拔地倚天的阁楼作为核心意象,将建筑的巍峨之势展现得酣畅淋漓。此诗的行文脉络依旧是先摹绘景致,再于篇末抒发个人感怀。首联运用夸张修辞,生动勾勒出总持阁凌云矗立的不凡气象,颔联与颈联则着力铺陈登阁后所见的宏阔景象。整首诗表意明晰,围绕高阁展开描写,仅在收尾之处点明其功用——乃佛门弟子清修之所。尾联不仅道出总持阁的用途与所处方位,还凝练概括出其清幽高远的环境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登临写景诗。诗中描写了诗人登临总持阁时所见的景象,如高阁与天空相接、晴日里的树木、五陵的烟雾、秦岭和渭川等,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总持阁雄伟的惊叹、自然感慨及对佛教清净境界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夸张:“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用“逼诸天”“近日边”夸张地表现出总持阁的高耸入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感。对比:“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以秦岭、渭川原本的雄伟壮阔与此时在诗人眼中的渺小低矮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总持阁的高耸,使读者对阁之高有更深刻的感受。比喻:“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将总持阁比作连接人间与天界的媒介,这里虽无明确比喻词,但通过“逼诸天”“近日边”的意象,将高阁的物理高度转化为精神层面的“超凡”象征。

3. 分段赏析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逼诸天”“近日边”夸张地表现出总持阁的高耸入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感。“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也是夸张,“万井”并非实指一万口井,而是夸张地形容数量众多,通过“万井树”描绘出在晴朗天气下,登阁远眺所看到的繁茂树林覆盖众多人家的景象,展现出视野的广阔和景色的壮观,以突出总持阁地势之高、视野之开阔。除了夸张,在意义上有一种递进,使高阁的形象更具体。“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有夸张地成分但也有对比,通过对秦岭的“低”和渭川的“小”进行夸张性的描述,突出了总持阁的高耸入云,使得原本高大的山脉和河流在诗人眼中都显得渺小,从而强烈地烘托出总持阁的巍峨壮观。同时,以秦岭、渭川原本的雄伟壮阔与此时在诗人眼中的渺小低矮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总持阁的高耸,使读者对阁之高有更深刻的感受。“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诗人不会真的为了一座高阁而出家,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这座佛寺古阁的环境清雅视野开阔罢了。

4. 作品点评

《登总持阁》全诗颇具李白式的浪漫气息,而李白诗句中便常运用夸张修辞。岑参在诗中着力描绘总持阁之高,这种写法使其作品整体呈现出雄浑的气势。事实上,这种表现手法在他的诗作里较为常见,正如前人所言,岑参诗具有“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特色——通过极致的空间感受营造,将高阁的巍峨之势展现得酣畅淋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庄《解维》

下一篇:唐·杜甫《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