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chái
shì

朝代:唐作者:王昌龄浏览量:2
liú
shuǐ
tōng
jiē
gāng
sòng
jūn
jué
yǒu
shāng
qīng
shān
dào
tóng
yún
míng
yuè
céng
shì
liǎng
xiāng

译文

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离开没有感到悲伤。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逐句剖析

"流水通波接武冈":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

# 武冈:今属湖南,与当时作者所在的龙标(今湖南黔阳)相距约一百多里地。,接:连接。,流水:在湖南西部,源出贵州都匀云雾山,流经湖南黔阳、沅陵、常德等地,至汉寿注入洞庭湖。一作沅水。

"送君不觉有离伤":送你离开没有感到悲伤。

# 离伤:离别的悲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

"明月何曾是两乡":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柴侍御》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为一首送别诗,它在情感表达与构思上别具特色。诗中虽写与好友分离,却无一般送别诗的缠绵悱恻。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各种形象,化“远”为“近”,将“两乡”视为“一乡”,蕴含着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这种情谊既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在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中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以共享云雨明月来淡化距离感;另一面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巧妙地渗透在字里行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关怀。全诗构思新颖,别具一格,蕴含深刻,在送别诗中独树一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送柴侍御》创作于诗人王昌龄被贬至龙标(今湖南省洪江市)任职期间,具体创作年份已难确切考证。当时,有一位名叫柴侍御的友人,即将从龙标启程前往武冈。在这离乱之际,好友远行,王昌龄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情深意切的送别诗,以寄寓对友人的真挚祝福与不舍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柴侍御》体裁为七言绝句,题材属送别诗。它以乐观之语,宽慰友人,化“远”为“近”,表达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既有对朋友的宽慰,又饱含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

2. 写作手法

想象: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各种形象,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将相隔两地的“两乡”想象为“一乡”,化远为近,夸张地表达出两人情谊的深厚,即便距离遥远也如同在一处。以景衬情:诗中借“沅水”“青山”“云雨”“明月”等自然景象,烘托出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沅水通波,看似连接两地,实则暗示分别;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 分段赏析

《送柴侍御》作为王昌龄笔下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在创作上匠心独运,蕴含着深沉且细腻的情感。诗的开篇“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诗人点明友人柴侍御即将前往的目的地。诗句语调流畅轻快,“流水”与“通波”紧密相连,加之“接”字的运用,生动地营造出江河相通、两地仿若比邻相近的感觉,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巧妙造势。实际上,龙标与武冈虽有水流相接,却仍是隔山隔水的“两乡”,诗人并非毫无“离伤”之感。然而,为宽慰友人,或是察觉到对方已流露出“离伤”情绪,工于言情的诗人将自身的“离伤”强压心底,以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之语,减轻友人的离愁,这份体贴入微的友情显得尤为真挚感人,使“送君不觉有离伤”一句读来倍感亲切,展现出“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独特抒情魅力,比直白表述更耐人寻味。后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堪称神来之笔。诗人运用灵动巧妙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传达对友人的关切,情真意切。此联承接前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若说首句侧重于表现两地相近,这两句则通过云雨与明月,将两地紧密相连,创造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的奇妙意境。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不仅饱含浓郁的抒情韵味,更彰显出鲜明的个性。诗人通过想象,化“远”为“近”,将“两乡”幻化为“一乡”,看似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深刻蕴含着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这种情谊不仅是此刻送别的深情厚意,更是别后相思的种子,每逢青山云雨、明月高悬之夜,更能撩动诗人对友人的无尽思念。诗人一面宽慰友人,一面又将深挚不渝的友情与别后的思念,不着痕迹地渗透在字里行间。

4. 作品点评

王昌龄的《送柴侍御》独具匠心,诗人凭借想象,将“两乡”化作“一乡”,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打破空间阻隔,凸显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开篇似轻描淡写,实则是把离伤藏于对友人的宽慰之中。整首诗情真意切,言简而意丰,在王昌龄众多送别诗中,以其巧妙构思与真挚情感脱颖而出,尽显友情的深沉与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梦微之》

下一篇:唐·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