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wēi
zh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lái
xié
shǒu
mèng
tóng
yóu
chén
yíng
jīn
lèi
shōu
zhāng
lǎo
shēn
sān
bìng
xián
yáng
cǎo
shù
huí
qiū
jūn
mái
quán
xià
xiāo
rén
jiān
xuě
mǎn
tóu
ā
wèi
hán
láng
xiāng
tái
máng
mèi
zhī
fǒu

译文

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止不住。我在漳浦这个地方,年老之身已经三次患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逐句剖析

"夜来携手梦同游":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

"晨起盈巾泪莫收":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止不住。

"漳浦老身三度病":我在漳浦这个地方,年老之身已经三次患病,

# 漳浦老身三度病:以三国时刘桢卧病漳浦自比。刘桢《赠五官中郎将四首》其二:“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漳浦:指漳河。今山西省东部有清漳、浊漳二河,东南流至河北、河南两省边境,合为漳河。

"咸阳草树八回秋":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 咸阳草树八回秋:指元稹已死多年。元稹死于大和五年(831)七月,次年七月葬咸阳县(治所在今陕西咸阳)。草树:一作“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为悼念亡友之辞。出自《礼记·檀弓》“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君埋泉下泥销骨":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

# 君埋泉下:指微之去世。

"我寄人间雪满头":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

# 寄人间:寄居人间。

"阿卫韩郎相次去":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

# 韩郎:微之的爱婿,疑是韩泰的儿子。,阿卫:微之的小儿子。另一说法,白居易《元稹墓志铭》:“今夫人河东裴氏,贤明知礼。……生三女:曰小迎,未笄;道卫、道扶,龆龀。一子曰道护,三岁。”故阿卫即道卫,自注中“小男”或为“小女”之误。

"夜台茫昧得知不":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 茫昧:模糊不清。,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阴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梦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律诗。该诗主题为悼念挚友元稹,开篇描绘梦中与元稹携手同游,醒来却泪湿衣襟的悲痛。颔联通过自身三次患病与咸阳草树历经八秋,对比出时间流逝与自身的沧桑。颈联“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以生死相隔、阴阳两界的反差,尽显沉痛与孤寂。尾联告知元稹身边亲人也相继离世。以梦中欢聚和醒后哀伤对比,乐景衬哀情,强化了对故人的思念与自身的悲戚。整首诗悼亡之情深切,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生动展现了白居易与元稹之间深厚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梦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唐贞元十七年(801),30岁的白居易在长安结识了23岁的元稹,二人因文采、政治理念相投,同时参加吏部制科考试并当上校书郎,度过一段自得其乐的时光。后来元稹因敷水驿事件得罪宦官被贬,白居易上书无效。元和十年(815),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二人只能靠书信交流情感。太和五年(831),元稹病逝于武昌,次年归葬咸阳。到开成五年(840),白居易六十九岁,大病初愈,此时距离元稹去世已过去九年,但他对老友的情感依旧深厚。加上随着年龄增长,自身健康与心绪每况愈下,对故人的思念愈发强烈。在某夜梦到元稹后,白居易怀着对挚友的深切怀念和自身的感伤,创作了这首饱含深情的《梦微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悼亡诗。描绘了诗人夜来与老友元稹在梦中携手同游,晨起后泪水沾满手巾难以止息的场景。接着叙述自己身处漳浦身体多病,而老友元稹长眠的咸阳已历经八次春秋变换。又设想老友已在黄泉之下,尸骨被泥土销蚀,自己却还在人间,头发已雪白。最后告知老友,阿卫韩郎等亲人也相继离世。通过这些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元稹刻骨铭心的悼亡之情,以及对自身现实中多病、亲人离世的感伤和对故人的深切思念,用梦中的相聚与醒来的痛苦相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凸显出内心的惆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前一句写梦中与老友元稹携手同游,充满温馨愉悦,是乐景;后一句写晨起后泪水止不住,梦后的现实让人痛苦哀伤,以梦中的欢乐反衬醒来后的悲痛,更突显对老友的思念和失去老友的痛苦。对比:“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将老友元稹已深埋黄泉之下,尸骨可能已被泥土销蚀的情况,与自己还暂留人间,头发已雪白的现状进行对比,生死相隔、阴阳两界的巨大差异,深刻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悲切,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借景抒情:“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表面上是写自己在漳浦多次生病,以及咸阳的草树经历了八次春秋变换,实则借自身的多病和时间的流逝,抒发了对老友离世多年的深切怀念,以及自己在岁月流逝中孤独凄凉的心境,将情感融入到对自身处境和时间变化的描述之中。设问:“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诗人提出阿卫韩郎相继离世的情况,然后询问在幽暗的阴间的老友是否知道,以设问的方式,加强了与已逝老友的情感交流,进一步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以及想告知老友身边变故的心情,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真挚强烈。

3. 分段赏析

首联“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诗人回忆起昨夜与元稹在梦中携手同游的场景,那梦中或许有往昔畅谈天下事的意气风发,也有对官场丑恶的痛斥,可一旦梦醒,残酷的现实扑面而来,泪水浸湿了手巾且难以止住。诗人在此处将梦中相聚的欢乐与醒后分离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借由这种反差,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对元稹的深切思念以及阴阳两隔带来的巨大悲痛,同时也呼应了元稹曾写的“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更添一层哀伤。颔联“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白居易自述身处漳浦已多次患病,而咸阳的草树已历经八次春秋变换,以自身的病痛与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自元稹离世后自己孤独、凄凉的生活状态,时光的消磨让思念愈发深沉,也凸显出在元稹缺席的岁月里,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无奈与沧桑。颈联“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堪称经典,诗人将元稹深埋黄泉、尸骨渐被泥土销蚀的情形,与自己满头白发仍暂留人间的现状相对照,生死之间的巨大鸿沟清晰呈现,深刻地表达出内心的孤寂、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挚友的沉痛怀念,看似直白浅显的文字,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深情与厚重的内涵。尾联“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诗人告知元稹,他的小儿子阿卫和女婿韩郎已相继离世,然后以设问的方式,询问身处幽暗阴间的元稹是否知晓此事,一方面体现出活着的人对逝者的牵挂,即便知道难以得到回应,仍忍不住将人间之事告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诗人面对后辈离世的悲痛,以及岁月流逝、生命无常的无奈,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哀伤氛围。

4. 作品点评

《梦微之》作为白居易为悼念元稹所作的悼亡诗,在其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作。全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二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谊,引发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为它而伤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絮絮叨叨谈论家常,正是亲密朋友之间的常态,然而与泉下的亡友如此交谈,仿佛忘却了生死之隔,则在好友之间也相当罕见,这说明白居易对元稹的友情真是至死不渝!

现代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莫砺锋评说白居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徐凝《忆扬州》

下一篇:唐·王昌龄《送柴侍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