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携手梦同游":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
"晨起盈巾泪莫收":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止不住。
"漳浦老身三度病":我在漳浦这个地方,年老之身已经三次患病,
# 漳浦老身三度病:以三国时刘桢卧病漳浦自比。刘桢《赠五官中郎将四首》其二:“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漳浦:指漳河。今山西省东部有清漳、浊漳二河,东南流至河北、河南两省边境,合为漳河。
"咸阳草树八回秋":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 咸阳草树八回秋:指元稹已死多年。元稹死于大和五年(831)七月,次年七月葬咸阳县(治所在今陕西咸阳)。草树:一作“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为悼念亡友之辞。出自《礼记·檀弓》“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君埋泉下泥销骨":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
# 君埋泉下:指微之去世。
"我寄人间雪满头":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
# 寄人间:寄居人间。
"阿卫韩郎相次去":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
# 韩郎:微之的爱婿,疑是韩泰的儿子。,阿卫:微之的小儿子。另一说法,白居易《元稹墓志铭》:“今夫人河东裴氏,贤明知礼。……生三女:曰小迎,未笄;道卫、道扶,龆龀。一子曰道护,三岁。”故阿卫即道卫,自注中“小男”或为“小女”之误。
"夜台茫昧得知不":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 茫昧:模糊不清。,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阴间。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悼亡诗。描绘了诗人夜来与老友元稹在梦中携手同游,晨起后泪水沾满手巾难以止息的场景。接着叙述自己身处漳浦身体多病,而老友元稹长眠的咸阳已历经八次春秋变换。又设想老友已在黄泉之下,尸骨被泥土销蚀,自己却还在人间,头发已雪白。最后告知老友,阿卫韩郎等亲人也相继离世。通过这些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元稹刻骨铭心的悼亡之情,以及对自身现实中多病、亲人离世的感伤和对故人的深切思念,用梦中的相聚与醒来的痛苦相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凸显出内心的惆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前一句写梦中与老友元稹携手同游,充满温馨愉悦,是乐景;后一句写晨起后泪水止不住,梦后的现实让人痛苦哀伤,以梦中的欢乐反衬醒来后的悲痛,更突显对老友的思念和失去老友的痛苦。对比:“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将老友元稹已深埋黄泉之下,尸骨可能已被泥土销蚀的情况,与自己还暂留人间,头发已雪白的现状进行对比,生死相隔、阴阳两界的巨大差异,深刻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悲切,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借景抒情:“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表面上是写自己在漳浦多次生病,以及咸阳的草树经历了八次春秋变换,实则借自身的多病和时间的流逝,抒发了对老友离世多年的深切怀念,以及自己在岁月流逝中孤独凄凉的心境,将情感融入到对自身处境和时间变化的描述之中。设问:“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诗人提出阿卫韩郎相继离世的情况,然后询问在幽暗的阴间的老友是否知道,以设问的方式,加强了与已逝老友的情感交流,进一步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以及想告知老友身边变故的心情,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真挚强烈。
3. 分段赏析
首联“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诗人回忆起昨夜与元稹在梦中携手同游的场景,那梦中或许有往昔畅谈天下事的意气风发,也有对官场丑恶的痛斥,可一旦梦醒,残酷的现实扑面而来,泪水浸湿了手巾且难以止住。诗人在此处将梦中相聚的欢乐与醒后分离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借由这种反差,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对元稹的深切思念以及阴阳两隔带来的巨大悲痛,同时也呼应了元稹曾写的“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更添一层哀伤。颔联“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白居易自述身处漳浦已多次患病,而咸阳的草树已历经八次春秋变换,以自身的病痛与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自元稹离世后自己孤独、凄凉的生活状态,时光的消磨让思念愈发深沉,也凸显出在元稹缺席的岁月里,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无奈与沧桑。颈联“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堪称经典,诗人将元稹深埋黄泉、尸骨渐被泥土销蚀的情形,与自己满头白发仍暂留人间的现状相对照,生死之间的巨大鸿沟清晰呈现,深刻地表达出内心的孤寂、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挚友的沉痛怀念,看似直白浅显的文字,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深情与厚重的内涵。尾联“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诗人告知元稹,他的小儿子阿卫和女婿韩郎已相继离世,然后以设问的方式,询问身处幽暗阴间的元稹是否知晓此事,一方面体现出活着的人对逝者的牵挂,即便知道难以得到回应,仍忍不住将人间之事告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诗人面对后辈离世的悲痛,以及岁月流逝、生命无常的无奈,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哀伤氛围。
4. 作品点评
《梦微之》作为白居易为悼念元稹所作的悼亡诗,在其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作。全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二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谊,引发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为它而伤怀。
# 絮絮叨叨谈论家常,正是亲密朋友之间的常态,然而与泉下的亡友如此交谈,仿佛忘却了生死之隔,则在好友之间也相当罕见,这说明白居易对元稹的友情真是至死不渝!
现代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莫砺锋评说白居易》
上一篇:唐·徐凝《忆扬州》
下一篇:唐·王昌龄《送柴侍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