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zhè
jiāng
tāo

朝代:唐作者:徐凝浏览量:1
zhè
jiāng
yōu
yōu
hǎi
西
绿
jīng
tāo
liǎng
fān
qián
táng
guō
kàn
cháo
rén
zhí
zhì
bái
tóu
kàn

译文

钱塘江绵延流向碧绿的东海西岸,江水悠长青翠,惊人的浪潮日夜翻滚涌动,每日两次潮涨潮落。杭州城内外的观潮者们,即便头发白了,依然看不够这壮阔的景象。

逐句剖析

"浙江悠悠海西绿":钱塘江绵延流向碧绿的东海西岸,江水悠长青翠,

# 绿:一作曲。,浙江:即钱塘江。

"惊涛日夜两翻覆":惊人的浪潮日夜翻滚涌动,每日两次潮涨潮落。

# 惊涛日夜:一作一日波涛。

"钱塘郭里看潮人":杭州城内外的观潮者们,

# 钱塘郭里:杭州城里。

"直至白头看不足":即便头发白了,依然看不够这壮阔的景象。

# 至:一作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浙江涛》是唐代诗人徐凝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简练语言描绘钱塘江潮的壮阔景象与观潮风俗。关于钱塘江潮,首见《南华经》钱塘人观潮之风起于唐,盛于宋。观潮之地,宋元之前于庙子头至六和塔之间江滨、日久江流改道之处,海宁盐官镇遂成观潮之首。潮头还有海宁潮。潮涌形容潮涌的盛况及观潮。徐凝笔下的牡丹是绝唱,笔下的潮水也是如此。前两句既展现江潮的动态美,又暗含潮汐的规律。后两句转向观潮人群,以口语化的表达强化人们对自然奇观的痴迷与敬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徐凝(?~?),唐代诗人。籍贯睦州(今浙江建德)。他与元稹、白居易友善,穆宗时曾至杭州谒白居易,其诗《庐山瀑布》受白居易赏识。其诗以七绝见长,风格简古,意境高远,笔墨流畅、自然。 他提及牡丹的三首诗作,为后人所推崇。明人杨基评价他的诗作“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亦工书法。主要作品有《忆扬州》《奉酬元相公上元》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五十岁时,主动申请从中书舍人职位调任为杭州刺史。白居易出生于洛阳,且对牡丹花持有深厚的喜爱。恰逢此时,僧人惠澄将牡丹花从京城长安移植至杭州的开元寺内。来自浙东的徐凝前往杭州后,在开元寺题写了诗句“含芳只待舍人来”,以此与白居易取得联系并成功相见,二人随即一同饮酒交流,最终尽兴而散。白居易在杭州任职的时间约二十个月,横跨长庆年间。在这段时期内,徐凝继续留在杭州寻找发展机会,期间他创作了多首诗篇记录当地的风物与日常生活,其中《观浙江涛》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出游诗。此诗描写了钱塘潮以及观潮的盛况,展现了自然奇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激情的礼赞。

2. 分段赏析

首句“浙江悠悠海西绿”,,以平实笔触勾勒钱塘江的宏观景象。“悠悠”形容江流绵长平缓,“海西绿”点明江水与东海交汇处的青绿色调,呈现开阔而宁静的背景画面,为下文潮涌作铺垫。次句“惊涛日夜两翻覆”,“惊涛”突显潮水磅礴气势,“日夜两翻覆”通过时间叠加(日夜)与动作夸张(翻覆),赋予潮水不息的生命力,动静对比中暗含自然的力量。第三句“钱塘郭里看潮人”,转向人物特写,“郭里”点明观潮者身处城郭却心系自然的矛盾,暗喻世俗对精神的羁绊。“看潮人”群像勾勒,暗示此景牵动众生。末句“直至白头看不足”,通过“白头”暗示观潮者从青年到老年的时间流逝,“看不足”以口语化表达传递人们对潮水的持久痴迷,暗含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齐己《早莺》

下一篇:唐·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