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娘脸下难胜泪":萧娘娇嫩的脸庞难以承受泪珠,
# 胜:能承受。,脸下:下:一作薄。容易害羞,这里形容女子娇美。,萧娘:南朝以来诗中常称男子所恋的女子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
"桃叶眉头易得愁":桃叶般的眉毛尖端容易显露愁容。
# 得:一作觉,察觉。,眉头:一作“眉尖”,一作“眉间”。,桃叶:原指晋王献之爱妾名。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载:晋代王献之有妾名桃叶,笃爱之,故作《桃叶歌》。后常用作咏歌妓的典故。这里代指所少女的代称或指思念的佳人。
"天下三分明月夜":天下的明月夜若分成三份,
# 天下三分:《论语·泰伯》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夸赞周文王,“三分天下”后来泛指泛指势力强大。徐凝套用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势,来夸示扬州。
"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竟占了其中两分。
# 无赖:无奈,无可如何,常用以指称烦扰多事者。诗中作者是说,满腹愁怀却偏又遇见月光朗照,觉得甚是不堪。后世转而用来表达可爱、亲昵之意。
唐代诗人
徐凝(?~?),唐代诗人。籍贯睦州(今浙江建德)。他与元稹、白居易友善,穆宗时曾至杭州谒白居易,其诗《庐山瀑布》受白居易赏识。其诗以七绝见长,风格简古,意境高远,笔墨流畅、自然。 他提及牡丹的三首诗作,为后人所推崇。明人杨基评价他的诗作“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亦工书法。主要作品有《忆扬州》《奉酬元相公上元》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人题材诗。描绘了离别时女子娇弱含愁的情态,体现了扬州往事中的缱绻情思,表达了诗人对扬州女子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用典:“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化用南朝乐府与晋代典故,“萧娘”代指薄情或娇弱女子,暗含离别之痛;“桃叶”借王献之爱妾之名以历史情事隐喻扬州旧情,使怀人之思兼具文雅与含蓄。寓情于景:“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二句,以女子娇弱神态写离愁。“脸薄难胜泪”以含羞怯泪之态,暗写离别之伤;“眉尖易觉愁”以眉梢轻蹙之状,传神表现忧思。诗人借“萧娘”“桃叶”典故,将抽象愁情具象化,使情感更真切动人。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表面看是写扬州风物,实则句句紧扣怀人之思。诗人不直说思念,却借扬州明月作线索,将离恨层层展开,最终化作绵长回味。前两句“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最是动人。“萧娘”“桃叶”本是乐府旧词里代指女子的典故,这里用来指代心中所念之人,一下子把抽象的思念落到了具体的人身上。“脸薄难胜泪”写女子娇弱,连眼泪都承不住;“眉尖易觉愁”则说她眉头一蹙,愁意就藏不住。两个细节叠在一起,仿佛能看见离别时女子泪眼婆娑、眉头紧锁的模样。“难”与“易”的对照尤其巧妙——说她“难胜泪”,是强调泪多情重;说她“易觉愁”,是突出愁绪外露。看似重复写“愁”,实则把当日离别的凄然场景烙进了记忆,让读者跟着诗人一起陷入那场难舍的分别里。后两句突然转入写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笔锋一荡,从人转到了月。诗人此刻独对明月,本想借月排遣思念,谁知这月偏偏是当年照过离别场景的扬州月——它曾映过她的泪眼,听过她的低泣,如今却又清冷冷地悬在眼前。所谓“无赖”,原指刁钻、难缠,诗人用在这里,分明是在埋怨:这月亮明知我正为离别难受,却还偏要照得这般明亮,把旧时光里的愁绪全勾出来;可若说它无情吧,它又曾见证过我们的分别,像是有意提醒着那段过往。“无赖”二字,把诗人对月的又爱又恼写得活灵活现——爱的是它曾照见过心上人,恼的是它如今又来搅动愁肠。一般律诗绝句常在尾句“荡开一笔”留余味,这首诗却提前在第三句就转了方向:前两句细细描摹离别时的愁容泪眼,情感已经堆得很满;第三句突然抛开人事,引入明月,看似断了前文的连贯,实则用“扬州月”把今昔串了起来——当年的离别在扬州,如今的思念也在扬州,这月既是当年的见证,也是如今的媒介。这种“欲断不断”的写法,让全诗像一根扯不断的丝线,“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全在这月与人的纠缠里了。其实月亮哪里会偏爱扬州?扬州的魅力也不仅在月色。但诗人借“扬州月”这个意象,把自己对那段离别的记忆、对心上人的思念,全都揉进了月光里。读到最后,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新奇比喻,更是那份藏在明月背后的、绵延不绝的牵挂。
4. 作品点评
《忆扬州》虽为怀人诗,却别出心裁地以“怀地”为题。诗人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他将扬州明月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更以“无赖”之“明月”赋予扬州无限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浑然天成,自然引领读者神往扬州之美。这或许是诗人的匠心独运。
# 极言扬州之淫侈,令人留恋,语自奇辟。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月明无赖,自是佳句,与扬州尤切。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洪容斋以为诸如《辞韩侍郎》《相思林》《忆扬州》亦皆有情致。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
#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杜牧之有“春风十里珠帘”之句……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其盛可知矣。
宋洪迈《容斋随笔》
# 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所以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之情重,衬出今日自己情怀之不堪,是深一层写法。
《唐诗鉴赏辞典》
下一篇:唐·崔涯《嘲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