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水会涪万":众多水流在涪州和万州汇聚,
# 涪万:今四川涪陵、万县一带。,会:会合。,众水:犹百川。
"瞿塘争一门":在瞿塘峡争着通过那一道夔门。
# 瞿塘:即瞿塘峡。
"朝宗人共挹":人们都推崇像水朝宗于海那样的行为,
# 挹:汲取。
"盗贼尔谁尊":盗贼啊,你们尊崇什么呢。
# 尔谁尊:你们尊崇谁。,盗贼:指反叛朝廷的人,此时崔旰正在蜀中作乱。
"孤石隐如马":孤立的石头露出水面像马一样,
# 孤石:指滟灏堆,江心突起的礁石,在瞿塘峡口,形状如马,是长江三峡著名的险滩。
"高萝垂饮猿":高处的藤萝下垂,有猿猴在饮水。
# 垂饮猿:吊挂着饮水的猴子。垂,下垂。,高萝:高挂的藤萝。
"归心异波浪":我的归心和波浪不一样,
# 异:不同。,归心:指欲避乱下峡北归。
"何事即飞翻":为什么波浪就随意飞翻。
"浩浩终不息":长江浩浩荡荡始终奔流不息,
"乃知东极临":才知道它流向遥远的东方大海。
# 临:一作深。,东极:指东海。
"众流归海意":众多水流有归向大海的意愿,
"万国奉君心":就像万国应有尊奉君主的心意。
"色借潇湘阔":长江之色借助潇湘的辽阔而广阔,
"声驱滟滪深":江水声音冲击着深深的滟滪堆。
# 深:一作沈。
"未辞添雾雨":长江不辞辛劳增添雾雨,
"接上遇衣襟":水汽升腾接触到我的衣襟。
# 遇:一作过。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也是一组家国情怀诗。描绘了长江水在涪万汇聚、瞿塘峡口争流的雄伟壮阔之景,以及孤石隐现、高萝垂猿的奇景。诗中体现出长江浩浩汤汤、奔腾不息的磅礴气势,营造出雄浑而略带沉郁的氛围。通过对长江的描写,诗人借万水归海之意,类比众臣奉君之理,表达了自己在垂暮衰病之际,依然对国家大事念念不忘、心系朝廷的深切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以及对安定统一的期盼。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开篇描绘长江之景,众多水流在涪州、万州汇聚,而后奔腾至瞿塘峡,争着穿过那狭窄的夔门,展现出长江水势的雄浑壮阔。颔联“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由江水朝宗的自然现象联想到人应有的行为准则,暗指当时社会动荡,盗贼不尊朝纲,表达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颈联“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细腻刻画江中孤石似马,高处长藤下垂,有猿猴饮水的画面,为雄浑的长江之景增添生动细节。尾联“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诗人将自己的归心与长江波浪对比,说自己归心并不像波浪那般随意飞翻,表达虽归心似箭却身不由己的无奈。第二首:首联“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再次强调长江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让人感受到其流向东海的磅礴气势。颔联“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以众流归海象征万国应尊奉君主,体现诗人对国家安定、秩序井然的期盼。颈联“色借潇湘阔,声驱滟滪深”,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长江借助潇湘之阔展现其广阔之色,以声响冲击滟滪堆,凸显长江的壮阔与力量。尾联“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描绘长江水汽升腾,仿佛不辞辛劳增添雾雨,水汽升腾接触到诗人衣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暗示诗人置身于这宏大景象中的复杂情绪。
# 诗以长江命题以譬盗贼之背主者。两章同意。
王嗣夷
上一篇:唐·白居易《中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