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遍花无胜此花":看遍了所有的花,没有能胜过这牡丹花的,
"剪云披雪蘸丹砂":牡丹花如同裁剪云朵、披上白雪再蘸染上丹砂般艳丽。
# 丹砂:一种矿物质,朱红色、可作额料。此指红牡丹花像蘸了丹砂颜料一样鲜艳。
"开当青律二三月":牡丹开放在春天的二三月间,
# 青律:春天。古人以音乐的十二律配月份春季的三个月被说成是律中太族、夹钟、姑洗、春季为青,故称青律。
"破却长安千万家":使得长安众多人家耗费大量钱财观赏牡丹。
# 破却:破,耗费。却,去掉。
"天纵秾华刳鄙吝":上天让牡丹如此艳丽,消除了人们的节俭之心,
# 鄙吝:俗气、吝啬。,刳:剔净。
"春教妖艳毒豪奢":春天让牡丹这般妖冶,助长了奢靡之风。
# 毒:一作妒。
"不随寒令同时放":牡丹不随着寒冷的时令与其他花同时开放,
# 寒令:冬令。
"倍种双松与辟邪":应当多种些松树来辟邪。
# 辟邪:段成式《图阳杂俎》说,“安息香树,出波斯国(伊朗)、波斯呼为辟邪。树长三丈、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寒不凋。二月开花,黄色、花心微碧,不结实。刻其树皮,其胶如饴(麦芽糖)名安息香。六七月坚凝,乃取之。烧之通神明,辟众恶。
"万万花中第一流":在万千花朵中牡丹是最出众的,
"浅霞轻染嫩银瓯":牡丹如同被浅霞轻轻染过的嫩银杯般娇艳。
# 瓯:盆盂类的瓦器。
"能狂绮陌千金子":能让富贵人家的子弟在纵横道路上为其疯狂,
# 千金子:指富贵人家子弟。,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
"也惑朱门万户侯":也能让豪门的王侯贵族为其痴迷。
# 朱门:红漆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因称豪门为朱门。
"朝日照开携酒看":早晨太阳升起,牡丹开放,人们带着酒前来观赏,
"暮风吹落绕栏收":傍晚风吹花落,人们绕着栏杆收拾残花。
"诗书满架尘埃扑":满架的诗书落满灰尘,
"尽日无人略举头":一整天也没有人抬头看一眼。
唐末五代文学家
徐夤(?~920?),唐末五代文学家。字昭梦,一作徐寅,莆田(今属福建)人。乾宁进士,曾官秘书省正字。博学多才,工诗擅赋,著作颇丰。其诗长于咏物,如《斩蛇剑赋》《御水沟赋》,脍炙人口,远播异域。主要作品有《探龙》《钓矶》二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两首七言律诗,也是两首咏物诗。描绘了牡丹冠绝群芳的艳丽姿容、盛开时轰动长安的盛况及其令权贵沉迷的魅力,通过牡丹之盛与“诗书满架尘埃扑”的冷落对比,体现对牡丹华贵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唐末社会重奢华、轻文化的浮华世风的讥讽。
2. 写作手法
比喻:“剪云披雪蘸丹砂”,将牡丹花瓣比作剪裁的云朵和白雪,又以“丹砂”比喻花瓣的嫣红,形象生动地展现其色彩明丽、高洁华贵的姿态。对比:“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将满架诗书积满尘埃、无人问津的场景,与牡丹吸引众人的盛况对比,凸显世人对浮华享乐的追逐与对文化的忽视。
3. 分段赏析
其一:“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两句开篇点题,直抒对牡丹的赞叹。“看遍”二字强调遍历群芳后的结论,凸显牡丹独一无二的地位;“剪云披雪蘸丹砂”以奇特想象,将牡丹的洁白与艳丽比作裁剪白云、蘸染丹砂而成,生动展现其超凡脱俗的姿态,为后文写众人对牡丹的痴迷作铺垫。“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两句,点明牡丹开放时节在暮春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运用夸张手法,说明人们为赏牡丹不惜耗费大量钱财,既展现牡丹的吸引力,也暗讽社会奢靡之风,将花卉观赏与社会经济现象巧妙关联。“天纵秾华刳鄙吝,春教妖艳毒豪奢”两句,以拟人手法赋予上天与春神以意志,“纵”“教”二字表明是上天让牡丹艳丽、春神使牡丹妖冶,从而“刳鄙吝”“毒豪奢”,深刻批判牡丹引发的奢靡风气,揭示其对社会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其二:“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两句,“万万花中第一流”运用夸张,极力渲染牡丹的出众地位;“浅霞轻染嫩银瓯”以精妙比喻,将牡丹的色彩比作浅霞轻染,花瓣质感比作嫩银瓯,细腻描绘其娇艳柔美的形态,强化牡丹的珍贵形象。“能狂绮陌千金子,也惑朱门万户侯”两句,“狂”“惑”二字精准传神,生动刻画“千金子”为赏牡丹在纵横道路上疯狂奔走、“万户侯”深陷迷恋难以自拔的状态,侧面烘托牡丹的魅力,也讽刺了权贵阶层的虚荣与浅薄。“朝日照开携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四句,前两句描绘人们从早到晚赏牡丹、惜牡丹的情景,展现对牡丹的痴迷;后两句写满架诗书蒙尘却无人问津,与前两句形成强烈对比,深刻揭露权贵阶层重玩乐、轻诗书的腐朽本质,讽刺意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