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边杨柳柳边楼":河堤旁栽满杨柳,柳树边矗立着楼阁,
"六角华灯夜未收":六角形的华美灯笼在夜色中仍未熄灭。
"十里荷花梦湖舫":梦中见到十里荷花中的湖舫,
"二分明月忆扬州":那半轮明月的清辉,让人不禁追忆起扬州的风光。
"瑶天扇掩坤灵使":瑶天的扇子遮掩了坤灵使,
"银汉槎回博望侯":银河中的木筏已回到博望侯身边。
"今日天涯芳草路":如今在天涯芳草遍布的路上,
"玉珰缄札写春愁":只能用玉珰封口的信札书写春日的愁绪。
晚清诗人、教育家
丘逢甲(1864~1912),晚清诗人、教育家。字仙根,号蛰庵、仲阏,别署仓海君、南武山人,台湾彰化人。光绪进士,官工部主事。曾讲学台中、台南各书院。甲午战争起,督办团练抗击日军,兵败内渡广东,创办学校推行新学。曾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谘议局副议长等职,民国成立后赴南京,被举为参议员。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悲壮苍凉,接近杜甫、陆游、元好问,为近代诗界革命派大家。丘逢甲与黄遵宪、丁日昌、何如璋并称为“岭东四先生”。梁启超赞誉其为“诗界革命巨子”“天下健者”。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柏庄诗草》。
1. 分段赏析
前两联“堤边杨柳柳边楼,六角华灯夜未收。十里荷花梦湖舫,二分明月忆扬州”,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堤边杨柳环绕、柳旁高楼矗立,夜晚六角华灯尚未熄灭的画面,点明了时间是夜晚,地点是一个有着杨柳、楼阁和华灯的地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繁华的氛围。后两句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梦中十里荷花的湖舫以及扬州的二分明月,“梦”和“忆”两个字将现实与回忆、梦境相连,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和美好地方的怀念之情。颈联“瑶天扇掩坤灵使,银汉槎回博望侯”,此联运用了典故,“瑶天扇掩坤灵使”可能是借神话故事中某种遮蔽、阻隔的意象来暗示现实中一些事情的变化或阻碍,“银汉槎回博望侯”用张骞出使西域乘槎探寻河源的典故,这里或许是说时光如同银汉上的木槎一去不返,曾经的经历已成为过去,有一种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这两句通过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往昔的留恋。尾联“今日天涯芳草路,玉珰缄札写春愁”,“今日天涯芳草路”将视角拉回到现实,诗人身处天涯,走在芳草萋萋的路上,与前面回忆中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如今的漂泊和孤独。“玉珰缄札写春愁”则是说诗人想要用玉珰和书信来书写心中的春愁,“春愁”二字直接点明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包含着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现状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等复杂情感,有一种淡淡的哀伤。
上一篇:清·孙文川《赵忠毅铁如意歌》
下一篇:清·陶必铨《沅江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