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丝作绠系银瓶":在银瓶上系上双丝绳,
# 银瓶:汲水器,银质的瓶。常比喻男女情事。,绠:汲水用的绳子。
"百尺寒泉辘轳上":百尺深的寒泉水随着辘轳的转动提了上来。
# 辘轳:汲水用具,并上的轮轴。,寒泉:清冽的泉水或井水。
"悬丝一绝不可望":悬着的丝绳一旦断了就看不见了,
"似妾倾心在君掌":如同我把心交付在郎君的手掌。
# 倾心:钟情。
"人生意气好迁捐":郎君心意易变,转身便将我抛弃,
# 迁捐:流移变化而抛弃旧爱。捐,抛弃。
"只重狂花不重贤":只爱狂蜂浪蝶却不爱贤良淑德。
"宴罢调筝奏离鹤":宴饮结束我调筝奏一曲《离鹤》,
# 离鹤:失群的鹤。又作《别鹤》,琴曲名。
"回娇转盼泣君前":我回首顾盼,娇柔婉转,却在你面前伤心哭泣。
# 盼:眼睛。
"君不见眼前事":郎君看不到眼前这一切,
"岂保须臾心勿异":岂能保证自己须臾片刻不变心。
# 须臾:作为书面语表示极短的时间。
"西山日下雨足稀":西山太阳落下,雨水渐渐稀少,
# 雨足:雨脚,密密麻麻的雨点。
"侧有浮云无所寄":山侧有浮云无所寄托。
"但愿莫忘前者言":只盼望郎君不要忘记我们的誓言,
# 前者言:指从前欢好时所结下的誓言。
"剉骨黄尘亦无愧":我即便粉身碎骨、委身黄尘也无怨无悔。
# 剉骨:粉身碎骨。剉:一作锉。
"行路难":前路难啊,
"劝君酒":劝君饮酒,
# 劝君酒:一作劝酒。
"莫辞烦":不要推辞这一点烦扰,
"美酒千钟犹可尽":美酒千杯总有喝尽的时候,
"心中片愧何可论":我心中一片愁恨哪能说得完。
# 愧:一作恨,遗憾,愁恨。
"一闻汉主思故剑":一听说汉宣帝还思念着从前的故剑,
# 汉主思故剑:《汉书·孝宣许皇后传》载,汉宣帝刘询年少时在掖庭长大号黄曾孙,取许广汉之女许平君为妻。后来刘询登基为帝,许平君封为婕好。当时大将军霍光有小女,且与皇太后有亲,公卿提议立霍光之女为皇后。汉宣帝于是下诏求一把自己卑微时所用的配剑,以示自己念旧之意。于是重臣上奏立许平君为皇后。
"使妾长嗟万古魂":就让我忍不住长叹,那万古以来的幽魂也为之叹息。
# 长嗟:长叹。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闺怨诗。诗中以女子口吻描绘了封建社会妇女因无独立政治、经济地位,命运随丈夫喜怒而浮沉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她们的悲欢苦乐,表达了对女性不幸境遇的深切同情与对封建制度的隐晦批判。
2. 分段赏析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诗人开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汲水场景,以双丝作的绳索系着银瓶,从百尺深的寒泉中取水,辘轳转动,画面感十足。双丝绠凸显绳索的坚韧,银瓶则给人精致之感,寒泉百尺展现出取水之艰难,既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又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悬丝一绝不可望,似妾倾心在君掌”,前句写绳索突然断绝,取水的希望瞬间破灭,后句巧妙类比,将女子对男子的倾心比作悬于对方掌心之物,绳索一断便再难企及,形象地刻画出女子在爱情中的患得患失,一旦男子变心,女子的深情便如断了悬丝的银瓶般,陷入绝望无助。“人生意气好迁捐,只重狂花不重贤”,诗人笔锋一转,批判了一种社会现象,感慨人生在世,意气常常轻易改变,世人大多只贪恋那些娇艳一时的“狂花”,却忽视贤良之人。这里以“狂花”喻轻浮女子,“贤”指品德高尚之人,直白地抒发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愤懑。“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描绘了宴饮结束后女子调筝弹奏《离鹤》曲的场景,她眼波流转、娇柔婉转,却在君前落泪。“离鹤”之曲暗示离别之意,女子的哭泣展现出内心的哀伤不舍,通过动作、神态,细腻地呈现出女子被弃后的悲痛。“君不见,眼前事,岂保须臾心勿异”,诗人以呼告手法,提醒世人关注眼前之事,发出疑问:眼前的恩爱又怎能保证片刻之后心意不变呢?以反问强化情感,点出世事无常、人心易变的残酷现实,让读者不禁对爱情与人生的稳定性产生思考。“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诗人描绘出西山日落、雨稀云淡的景象,“西山日下”寓意时光流逝、美好渐逝,“浮云无所寄”将自己比作无根的浮云,无处依托,借景抒情,烘托出内心的落寞孤寂,漂泊无依之感。“但愿莫忘前者言,剉骨黄尘亦无愧”,女子在此深情呼唤,希望对方不要忘记从前的誓言,即便身死化为黄尘,也能问心无愧。直白地表达出女子对忠贞爱情的执着追求,即便面对可能被辜负的结局,仍坚守初心,令人动容。“行路难,劝君酒,莫辞烦”,诗人感慨人生之路艰难,以劝酒之举舒缓情绪,让友人不要推辞饮酒的烦扰,此时的酒既是慰藉,也是面对行路难时的一种洒脱姿态,表现出对人生困境的豁达与无奈交织的复杂心境。“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进一步强调美酒虽多终可饮尽,而心中若有愧疚,却是难以言说、无法消除的。通过对比,突出内心的道德约束与自我反思,暗示做人应无愧于心,否则再多的物质享受也无法填补心灵的空洞。“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诗人巧用汉宣帝“故剑情深”的典故,汉主不忘旧情,而现实中女子却遭遗弃,两者对比,引发女子长叹,其灵魂仿佛穿越万古,为这古今相同又不同的爱情悲剧而嗟叹,深化了全诗关于爱情易逝、人心难测的主题。
上一篇:唐·沈佺期《游少林寺》
下一篇:唐·常建《戏题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