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尽戎机佐上台":你精妙地掌握军事机要辅佐高官,
"少年清苦自霜台":年少时在御史台历经清苦。
"马嘶深竹闲宜贵":马在幽深竹林中嘶鸣,这份闲适正合你高贵身份,
"花拂朱衣美称才":鲜花轻拂你朱色官衣,众人都称赞你的才华。
"早入半缘分务重":每日早早入朝多半是因为职责重大,
"晚吟多是看山回":傍晚吟诗大多是在观山归来后。
"名高渐少翻飞伴":声名渐高,能与你并肩的同伴越来越少,
"几度烟霄独去来":你多次独自在仕途的高空中往来奔波。
晚唐诗人
赵嘏(806?~852),唐代诗人。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会昌进士,大中年间,任渭南尉,世称赵渭南。赵嘏颇有诗名,尤工七言律诗,清圆流畅,律切工稳,与杜牧、许浑的诗风相近。诗作中时有警句,所作“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二句,为杜牧激赏,称其“赵倚楼”。代表作品有《长安秋望》《寄归》。著有《渭南诗集》2卷。
1. 分段赏析
“妙尽戎机佐上台”一句,是对李副使军事才能的高度赞扬。“妙尽”二字,强调其对军事机密、战略战术的掌握已达精妙绝伦的境界;“佐上台”则表明他在重要职位上辅佐长官,凸显其在军事领域的重要地位与卓越贡献,为全诗奠定了赞美基调。“少年清苦自霜台”此句介绍李副使的过往经历。“少年清苦”描绘他年少时便历经艰苦,培养出坚韧品格;“自霜台”点明其出身于御史台,“霜台”代指御史台,因御史台职司弹劾、纠察,严肃公正如寒霜,暗示他自年轻时便秉持公正,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原则,也为后文展现其成就做铺垫。“马嘶深竹闲宜贵”一句,通过场景描写展现李副使的气质与身份。“马嘶深竹”描绘出一幅马在幽深竹林中嘶鸣的画面,“深竹”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马嘶”又增添动态感;“闲宜贵”三字则说明这种闲适的情境与他高贵的身份十分相称,暗示他既有高雅的情趣,又有尊贵的地位,刻画出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花拂朱衣美称才”中,“花拂朱衣”描绘出鲜花轻拂身着朱衣之人的美好画面,“朱衣”在古代常为官员所穿,象征其身份;“美称才”直接点明众人对他才华的赞美,以优美的场景衬托其才华出众,将外在形象与内在才华相结合,进一步凸显人物魅力。“早入半缘分务重”此句写李副使公务繁忙。“早入”表明他每日早早入朝办公,“半缘分务重”说明他之所以如此,多半是因为身负的职责与任务极为重要,从侧面反映出他在工作中的兢兢业业与不可或缺,突出其对政务的尽心尽责。“晚吟多是看山回”一句,展现李副使的生活情趣。“晚吟”描绘他在傍晚吟诗的场景,体现其文雅的爱好;“看山回”则说明他常常在观赏山水景色后归来吟诗,表明他热爱自然,在繁忙公务之余寄情山水,通过山水陶冶情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名高渐少翻飞伴”,“名高”直接指出李副使声名远扬;“渐少翻飞伴”则表示随着他声名越来越高,能与他一同施展才华、并肩前行的人逐渐变少,既体现出他的卓越超群,也暗含一丝高处不胜寒的孤寂之感,使诗歌情感更丰富。“几度烟霄独去来”收尾,“烟霄”既指高远的天空,也象征着高远的境界与地位;“独去来”描绘他多次在这高远之处独自往来,进一步强调其孤独却又超然的状态,同时也展现出他在自己的领域中独领风骚、无人能及的潇洒与豪迈,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