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从绿条上":柳花开在绿色的柳条上,
"散逐香风远":散落的柳絮带着花香飘扬到远方。
# 逐:追赶。
"故取花落时":它好像故意开在百花衰落的时候,
"悠扬占春晚":悠扬地独占了整个晚春。
"轻飞不假风":轻轻地飘扬不用借助风力,
# 假:凭借。
"轻落不委地":轻轻地落下不肯委身于泥土。
# 委地:散落于地。委:托付,依靠,委弃。
"撩乱舞晴空":在晴空中乱飞舞,
"发人无限思":引发了人们无限的思绪。
"晴天暗暗雪":柳花飞舞像晴空里飘着的漫天的雪花,
# 暗暗:阴暗;不光亮。
"来送青春暮":来为晚春送行。
# 青春:春天。因为春天里草木一片青葱,故称青春。
"无意似多情":仿佛无意又好像多情,
"千家万家去":飘向千家万户。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绝句,也是一组咏物诗。这这组诗一反前人咏柳的格调,通过对柳花的描写,赋予了柳花高尚的品格和丰富的情感,借柳花抒发了诗人在遭遇贬谪后的壮志难酬、坚守品格等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以柳花自喻,通过对柳花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诗中的柳花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姿态,如“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看似写柳花轻盈、高洁,不借助风力就能飞舞,落地也不沾染尘埃,实则象征着诗人自己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品格,以及虽遭遇贬谪但仍保持高洁的志向。诗人借柳花在暮春时节的绽放与飘落,抒发自己虽有才华却壮志难酬,只能在时光流逝中感慨命运的无奈。白描:诗歌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对柳花进行描写,不做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如“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用直白的语言描绘出柳花从绿条上开放,然后随风飘散的情景,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柳花开放和飘散的画面,以最本真的方式呈现柳花的形态和动态,展现了柳花自然的美。拟人:“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把柳花拟人化,赋予柳花“无意”却又“多情”的人的情感和行为特征。柳花本是自然之物,无所谓有意无意、多情无情,但诗人却认为它好像是带着某种情感,飘向千家万户,仿佛在与人们互动,使柳花具有了人的灵性,让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也借此表达了诗人对柳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寄托。比喻:“晴天暗暗雪”把柳花比作雪,在晴天里,柳花纷纷飘落,就像暗暗飘落的雪花一样,形象地描绘出柳花颜色洁白、轻盈飞舞的姿态,以及飘落时那种细密、柔和的样子,使读者能够通过对雪的熟悉印象,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柳花飘落时的情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画面感。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开篇“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诗人运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出柳花从翠绿柳条上绽放,而后追逐香风飘散远方的画面。“逐”字巧用拟人,赋予柳花主动追逐香风的活力,生动展现其灵动姿态。“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诗人特意聚焦柳花飘落之时,此时柳花姿态悠扬,于晚春时节独占风光。这既描绘了柳花从生长到飘落的完整过程,展现其在暮春的独特景象,又营造出宁静、悠然且略带惆怅的晚春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柳花独特生命力的赞赏,同时流露出对美好事物在时光中流逝的淡淡惋惜之情,。第二首,“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凸显柳花的轻盈,营造出新奇独特的意境,令人对柳花的特质印象深刻。“撩乱舞晴空”则以细腻笔触,生动描绘出柳花在晴朗天空中肆意、纷繁却又充满活力的飞舞状态,“撩乱”一词既展现其外在形态,又似能触动读者内心情绪。“发人无限思”巧妙实现由景及情的过渡,将柳花灵动飞舞的画面与人们内心深处对人生境遇、时光流转等诸多方面的深沉思考紧密相连。诗人借此诗抒发了对柳花这般自由、洒脱状态的向往,也饱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借柳花飞舞引发读者对生活万象的无尽思索。第三首,“晴天暗暗雪”一句将柳花比作晴天里暗暗飘落的雪花,精准捕捉到柳花洁白、轻盈、细密的特点,生动勾勒出柳花在晴空中纷纷扬扬飘落的画面,带来鲜明的视觉冲击。“来送青春暮”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柳花以人的情感与行为,让柳花仿佛成为了时光流逝的见证者,营造出青春逝去、时光不再的伤感氛围。“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再度运用拟人,以看似矛盾的表述,深入挖掘柳花的内在情感,它看似无心地四处飘飞,却又好像对世间万物饱含深情,飘向千家万户,传递出诗人对青春消逝的无奈与喟叹,以及对世间万事万物的关怀与眷恋,使诗歌在含蓄之中蕴含着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柳花词三首》这组诗与前人咏柳格调截然不同。诗中的柳花不再柔弱,而是被赋予高尚品格与无尽深情。它们绽放后洒脱飘散,尽显自由不羁;轻舞时不借风力,落而不沾尘埃,超凡脱俗。
上一篇:唐·刘蕃《忆长安·十一月》
下一篇:唐·李暇《相和歌辞·碧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