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弦明月半":拉满的弓弦如半轮明月,
# 上弦:农历每月初七、八的月相。此用来形容弓的形状。
"激箭流星远":飞驰的箭矢如流星划向远方。
"落雁带书惊":箭落处惊飞衔书的大雁,
"啼猿映枝转":哀啼的猿猴身影在枝间急转。
# 映:一作应。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上弦明月半”:开篇描绘出弓如弦月半满之态,将弓比作上弦月,不仅形似,更添几分美感与诗意。“半”字精准地勾勒出弓被拉至恰到好处的状态,如同弦月未满的盈润,既展现了弓的形态,又暗示此时蓄势待发的张力,给人以含蓄而内敛的力量感,为后续箭的飞驰做足铺垫。“激箭流星远”:紧承上句,弓弦响动,箭若流星般疾射远去。“激”字生动地刻画出箭离弦瞬间的爆发力,速度之快、力量之猛尽显无遗;“流星”一词则形象地描绘出箭飞行的轨迹,一闪而过、光芒耀眼,在天际划过长长的弧线,将箭的迅猛、凌厉表现得酣畅淋漓,让人仿佛能亲眼目睹那箭破长空的震撼场景,尽显劲弓利箭的威力。“落雁带书惊”:诗人笔锋一转,引入“落雁”这一意象,大雁受惊坠落,仿佛带着书信从天而降。此句妙处在于以夸张手法侧面烘托弓矢的威力,连高空翱翔、警觉性极高的大雁都能被惊落,可见箭势之惊人,同时“带书”二字又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引发联想,使诗句富有故事性,拓展了诗意的广度。“啼猿映枝转”:最后一句聚焦山林间,猿猴受惊啼叫,在树枝间来回逃窜。“映枝转”生动地描绘出猿猴慌乱的动作,它们在树枝间跳跃、转身,以动态画面展现出周围环境因箭声而被惊扰,再次从侧面映衬出弓的强大威慑力,不仅能射落远空大雁,就连山林深处的猿猴都不得安宁,进一步强化了全诗所营造的劲弓惊天地的氛围。
上一篇:唐·耿湋《寒蜂采菊蕊》
下一篇:唐·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