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稳高詹事":高詹事你如今仕途安稳,
"兵戈久索居":却在战乱中长久独居。
# 索居:独居,即离群索居。,兵:指战乱。
"时来如宦达":时运到来时你已官居高位,
# 宦达:官位显达。,如:一作知。
"岁晚莫情疏":晚年切莫与旧友疏远。
# 莫情疏:不要疏远了朋友的情分。,岁晚:晚年。
"天上多鸿雁":天上有无数鸿雁(可传书信),
"池中足鲤鱼":池中也有足够鲤鱼(可寄音信)。
# 足:足够。,池:一作河。
"相看过半百":彼此都已年过五十,
# 相看:看我们。
"不寄一行书":为何连一行书信都不寄?
# 一行书:指一封书信。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表面上是写自然景象,天上有很多鸿雁,池中也有不少鲤鱼,实际上“鸿雁”“鲤鱼”在古代文化中是书信的象征,诗人借这些景象表达了希望能收到友人书信的情感,委婉地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用典:“鸿雁”“鲤鱼”的意象运用了典故,古人有鸿雁传书、鲤鱼传书的说法,如《汉书·苏武传》中就有鸿雁传书的记载,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也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杜甫在这里使用这两个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音信不通的不满。对比:“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中,“时来”时的“宦达”与“岁晚”时可能出现的“情疏”形成对比,诗人提醒友人在仕途顺利的时候不要忘记老朋友,突出了对友情的重视,也暗示了随着时间和境遇的变化,友情可能会受到考验。直抒胸臆:诗歌尾联“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和友人都已年过五十,在这样的人生阶段,诗人觉得友人应该寄信来保持联系,而友人却没有,诗人直接以这种质问的方式,抒发了对友人的不满,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看重和渴望与友人沟通的心情,情感真挚强烈,毫无掩饰。
2. 分段赏析
首联:“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以“安稳”二字暗寓对友人宦途平顺的欣慰,“兵戈”则点明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久索居”三字既写高适独居的现实处境,又隐含作者对友人孤绝处境的深切同情,“久”字更凸显战乱造成的阻隔之痛。颔联:“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采用“如...莫...”的转折句式,“宦达”既赞友人仕途通达,又隐含对其汲汲于功名的委婉提醒。“岁晚”二字双关年龄与时代,“莫情疏”既是对友情的珍视,更是乱世中维系精神纽带的呐喊。颈联:“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巧用典故,以鸿雁和鲤鱼象征书信,暗示希望友人能寄信给自己,借景抒情,委婉传达内心对友人消息的渴望,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具韵味。尾联:“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以“过半百”强调人生暮年的特殊节点,“不寄”的决绝与“一行书”的微薄形成强烈反差。末句反诘语气如雷霆贯耳,既饱含对故友音信隔绝的失望,又暗含对乱世离散的无奈控诉。
上一篇:唐·周昙《后汉门·子密》
下一篇:唐·白居易《送客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