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líng
dào
shì
chá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2
dòu
jiān
jiān
tōng
shí
mài
绿
chén
chóu
cǎo
chūn
jiāng
jiàn
huā
jǐng
shuǐ
wèi
xiāng
shān
yuè
dāng
rén
sōng
yǐng
zhí
xiān
wēng
bái
shàn
shuāng
niǎo
líng
tán
huáng
tíng
jīng
shū
xiāng
hào
chǐ
齿
yǒu
wèi
gèng
jué
xīn
tōng
yǎo
míng

译文

泉眼哗哗连通石隙,绿雾浅草春江风景。涧花入井水味芬芳,山月照人如松直影。道士白扇白色鸟羽,设坛之夜讲解黄庭。芳香白齿间有后味,愈感出世心通天廷。

逐句剖析

"乳窦溅溅通石脉":泉眼哗哗连通石隙,

# 石脉:石中流动的水脉。,溅溅:水流貌。,乳窦:布满石钟乳的洞穴。

"绿尘愁草春江色":绿雾浅草春江风景。

# 春江色:指茶叶绿如春江水色。,愁草:即春草,人见春草而感怀发愁,因此称春草为愁草但这里的愁草指茶叶。,绿尘:碾成粉末状的茶叶。

"涧花入井水味香":涧花入井水味芬芳,

# 涧花入井水味香:这句是说,花落入井中连井水也香了。涧花:生长在山涧边的花草。

"山月当人松影直":山月照人如松直影。

# 直:通“值”,值得欣赏。,当人:宜人。

"仙翁白扇霜鸟翎":道士白扇白色鸟羽,

# 仙翁白扇霜鸟翎:这句是说仙翁的白扇用白鸟的羽毛制成。仙翁:称西陵道士。霜鸟:白鸟。翎:鸟的羽毛。

"拂坛夜读黄庭经":设坛之夜讲解黄庭。

# 黄庭经:道教经名,全称《太上黄庭内景经》、《太上黄庭外景经》,是七言歌诀,讲述修炼的道理。,读:一作诵。,坛: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拂:拂拭。

"疏香皓齿有余味":芳香白齿间有后味,

# 疏香皓齿有余味:这句是说茶叶的香味,持久的留在齿颊中。疏香:留存的稀微清香,指茶叶。有余味:味道持久。

"更觉鹤心通杳冥":愈感出世心通天廷。

# 杳冥:幽暗深远的地方。,鹤心:仙心。古称鹤为“仙禽”,故鹤心犹“仙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陵道士茶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所作的一首咏茶诗。此诗以品茶为主题,生动描绘了西陵道士于山洞中煮茶品茗、夜读《黄庭经》的情景,展现出道士饮茶后神思飘逸、几近仙界的超凡境界。写作手法上,诗人巧妙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笔触,前半部分着重描写茶的生长环境与烹煮场景,后半部分聚焦道士饮茶后的神态与心境,层层递进,虚实相生。整首诗意境空灵,构思精巧,既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茶的雅好,又通过道士这一形象寄托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将品茶之趣与精神超脱完美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西陵道士茶歌》是唐代温庭筠创作的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品茶诗。诗歌通过描绘西陵道士居处的清幽环境、饮茶夜读《黄庭经》的场景,将品茶之趣与谈经论道相结合,既展现了对道士超凡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自身在茶香与道意中获得精神超脱、追求“鹤心通杳冥”境界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视觉描写:“乳窦溅溅通石脉”虽主要是听觉描写,但“乳窦”二字也能引发视觉联想,让人仿佛看到乳白的泉水从石缝中涌出的画面。比兴:颔联以“涧花”自喻,以“井”喻道士居处,以“人”喻道士,通过对比体现道士的端正,同时也有自谦之意,委婉地表达情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精妙笔触聚焦于水,“乳窦溅溅通石脉”,诗人通过“溅溅”的听觉描写,赋予山间泉水源源不断的灵动之感,虽未直接描绘水之清冽甘甜,却让读者仿若隔山嗅得水香,望梅生津;“绿尘愁草春江色”则以鲜明的视觉意象,将春江水色与茶之翠色相融,营造出耳目一新的意境。颔联若将“涧花”视为诗人自喻,与白居易诗中以花寄情的手法一脉相承。此处“井”并非实指水井,而暗喻乡里家宅,用以指代西陵道士的居处;“人”则喻指道士本人。诗人以“我如涧花入宅,水味愈香;您似松树挺立,身姿端直”的巧妙构思,从自身如涧花般的体香,与道士如松般的端正仪态进行对比,既展现了对道士的赞美,也暗含自谦之意。颈联则将视角直接转向西陵道士,“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生动刻画了道士手持霜鸟翎般洁白的扇子,拂扫神坛、深夜诵读道经的举止仪态。此处“读”取“讲说、宣扬”之意,如《诗经》中“中冓之言,不可读也”的用法,道士诵经传道的形象跃然纸上。尾联“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是对前文的升华,既是对西陵道士精湛茶艺的赞赏,“有余味”三字道出茶香在齿颊间久久萦绕的美妙;“更觉”二字则将情感从味觉享受转向精神体悟,体现出诗人聆听《黄庭经》后,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在道士处获得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滋养。从诗歌结构来看,前两联细致描绘道士居处环境,既有“乳窦”“春江”“涧花”“井”“松”等丰富意象,又调动听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将其居处渲染得如仙境般令人神往,为后文道士的活动做足铺垫。后两联则着重刻画道士拂坛夜读、讲经论道的场景,优美的环境与道士的侃侃而谈相互映衬,营造出听者欣然、感悟深刻的和谐氛围。

4. 作品点评

《西陵道士茶歌》结构精巧,前两联通过泉、江、井、松等意象,结合听觉、视觉与味觉描写,勾勒出宛如仙境的道士居处,为后文蓄势;后两联聚焦道士夜读讲经场景,展现其侃侃而谈之态。全诗虽以“茶歌”为题,实则借品茶、听经的经历,将茶香与道意相融,含蓄表达诗人“鹤心通杳冥”的精神升华,体现出对超凡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情景交融,意蕴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祜《题杭州孤山寺》

下一篇:唐·唐彦谦《玫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