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开朱门":道观的朱红大门敞开,
"树木连房廊":树木连延,环绕着房廊。
"中有学仙人":其中有位学仙求道的人,
"少年休谷粮":年纪轻轻便不再吃五谷杂粮。
"高冠如芙蓉":他戴着高高的冠冕,像芙蓉花般华美,
"霞月披衣裳":霞光与月光披在他的衣裳上。
"六时朝上清":六个时辰都朝拜上清天,
"佩玉纷铿锵":玉佩碰撞发出铿锵的声响。
# 铿:一作锵。
"自言天老书":他自称研读了“天老之书”,
"秘覆云锦囊":用云纹锦缎包裹得严严实实。
"百年度一人":他说这仙法百年才传一人,
"妄泄有灾殃":若胡乱泄露会有灾祸降降。
"每占有仙相":必须先观察到“仙相”,
"然后传此方":才能传授这方法。
"先生坐中堂":先生坐在中堂之上,
"弟子跪四厢":弟子们跪在四周的厢房。
"金刀截身发":他用金刀割下自己的头发,
"结誓焚灵香":点燃灵香立下誓言。
"弟子得其诀":弟子得到口诀后,
"清斋入空房":开始清心素食,住进空房。
"守神保元气":他守护精神、保养元气,
"动息随天罡":行动呼吸都遵循“天罡”。
"炉烧丹砂尽":炉火烧尽丹砂,
"昼夜候火光":日夜守着跳动的火光。
"药成既服食":丹药炼成后服下,
"计日乘鸾凰":他计算着日子等待乘鸾凤升仙。
"虚空无灵应":可虚空里没有一丝灵应,
"终岁安所望":整年空自期望。
"勤劳不能成":辛劳付出却无法成仙,
"疑虑积心肠":疑虑渐渐填满心肠。
"虚羸生疾疹":身体虚弱引发疾病,
"寿命多夭伤":寿命大多短促夭亡。
"身殁惧人见":死后害怕被人发现,
"夜埋山谷傍":夜里偷偷埋在山谷旁。
"求道慕灵异":追求仙道、迷信灵异,
"不如守寻常":倒不如守着平凡日常。
"先王知其非":古代圣王早知这是荒诞,
"戒之在国章":已在国法中明令禁止。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分段赏析
“楼观开朱门,树木连房廊。中有学仙人,少年休谷粮”,先写学仙场所:朱红大门的楼观,树木环绕的房廊,环境幽深神秘;接着点明主角是“少年学仙人”,“休谷粮”指不吃五谷(辟谷),暗示其正进行“超凡”修炼,为后文铺垫。“高冠如芙蓉,霞月披衣裳。六时朝上清,佩玉纷铿锵”,刻画学仙者的外在形象与日常:高冠像绽放的芙蓉,衣裳如霞光月光般绚丽,用比喻突出飘逸;每日六次朝拜道教最高仙境“上清”,玉佩碰撞声清脆,通过细节强化其“修仙者”的仪式感与神圣感。“自言天老书,秘覆云锦囊。百年度一人,妄泄有灾殃”,写学仙者对秘籍的强调:自称所依是“天老书”,藏在云纹锦缎囊中,用“秘覆”凸显珍贵;又以“百年仅一人”“妄泄招灾”渲染传承的严苛与危险,侧面烘托修仙的“高门槛”。“每占有仙相,然后传此方。先生坐中堂,弟子跪四厢”,转向具体传承场景:“占仙相”(观察吉兆)是传法前提,先生端坐中堂,弟子们跪满四周,通过空间布局(中堂与四厢)表现师徒间的等级差异,也暗示修仙需“天意”与“虔诚”双重条件。“金刀截身发,结誓焚灵香。弟子得其诀,清斋入空房”,聚焦入门仪式:用金刀剪发、焚烧灵香,弟子得法后需“清斋”(吃素)、“入空房”(独居),细节中见修行者的虔诚与决绝,也为后续修炼做铺垫。“守神保元气,动息随天罡。炉烧丹砂尽,昼夜候火光”,写修炼过程:“守神”“保元气”强调精神内守,“动息随天罡”(作息顺自然节律)是修炼原则;实际操作则是烧丹砂,丹砂烧尽,日夜守着炉火,极写过程的漫长与枯燥,暗示“成仙”需付出巨大精力。“药成既服食,计日乘鸾凰。虚空无灵应,终岁安所望”,形成强烈对比:修仙者期待丹药炼成后“乘鸾凰”飞升,但一年到头“虚空无灵应”(无任何仙灵回应),期待彻底落空,开始揭露“学仙”的虚妄。“勤劳不能成,疑虑积心肠。虚羸生疾疹,寿命多夭伤”,进一步写后果:辛劳修炼却无结果,心中只剩疑虑;身体因长期修行变得虚弱,疾病丛生,寿命缩短,直接点明修仙对身体的伤害。“身殁惧人见,夜埋山谷傍。求道慕灵异,不如守寻常”,写最终结局:学仙者死后因羞愧,连夜埋在山谷;至此彻底否定求仙,“慕灵异”不如“守寻常”,卒章显志。“先王知其非,戒之在国章”,升华主题:古代圣王早知求仙荒诞,甚至将其写入国家典章禁止,以权威视角强化批判,呼应前文对“学仙”虚妄的揭露。
上一篇:唐·高适《送魏八》
下一篇:唐·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