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刺史宅连水池竹林":虢州刺史的宅邸与水池、竹林相连,
"往往为亭台岛渚":随处建有亭台、小岛和水洲,
"目其处为三堂":人们将这个地方称为“三堂”。
"刘兄自给事中出刺此州":刘兄从给事中的职位外任此州刺史,
"在任余岁":到任一年多来,
"职修人治":职责履行得当,治理有方,
"州中称无事":州中百姓称世道安宁,
"颇复增饰":于是他又对宅邸景观进行了一番修缮装饰。
"从子弟而游其间":刘兄带着子弟在其间游览,
"又作二十一诗以咏其事":还创作了二十一首诗来吟咏这里的景致,
"流行京师":这些诗作流传到京城后,
"文士争和之":文人们竞相唱和。
"余与刘善":我与刘兄交好,
"故亦同作":因此也一同创作了这些诗。
"风雨秋池上":秋风秋雨吹打在秋日的池塘上,
"高荷盖水繁":高高的荷叶覆盖着水面,显得十分繁茂。
"未谙鸣摵摵":还未熟悉荷叶被风雨击打发出的“摵摵”声,
# 摵摵:象声词,落叶声,风声。
"那似卷翻翻":哪比得上它翻卷时的动态景象。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风雨秋池上,高荷盖水繁”以风雨、秋池、高荷为意象,勾勒出秋日风雨中荷塘的全景:风雨笼罩池塘,高大的荷叶层层叠叠覆盖水面,“繁”字既写荷叶茂密之态,又暗含风雨中生机未减的意趣,为全诗奠定了风雨飘摇却蓬勃盎然的基调。后两句“未谙鸣摵摵,那似卷翻翻”聚焦听觉与视觉的动态描写,“摵摵”模拟风雨击打荷叶的声响,以未见得“谙”(熟悉)的陌生感,强化风雨骤急的临场感;“卷翻翻”则刻画荷叶在风中翻卷的姿态,一“鸣”一“卷”,从听觉到视觉形成双重动态冲击,既展现自然风雨的力量,又通过荷叶的摇曳生姿,暗含诗人对风雨中生命力的赞叹。
下一篇:唐·韦庄《庭前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