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人聚散本难知":我们这些人的聚散本来就难以预知,
"分手何须泣路歧":分别的时候又何必在岔路口哭泣呢。
"但使三生盟片石":只要我们像三生石的传说那样有坚定的盟誓,
"不应一步阻雷池":就不应该因为这小小的一步分别就像被雷池限制一样有所阻碍。
"情天再补虽无术":虽然没有办法去修补那情感的天空,
"缺月重圆会有时":但就像残缺的月亮总会有再次变圆的时候一样,我们也有再次相聚的日子。
"珍重莱衣归故里":希望你穿着莱衣保重地回到故乡,
"相思寄我采薇诗":我对你的相思之情就寄托在我写的《采薇》诗里吧。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吕厚庵秀才东归的场景,既有对友人离别的劝慰,又有对未来相聚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用典:“珍重莱衣归故里”运用了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典故,老莱子身穿五彩斑斓的衣服,扮作婴儿逗父母开心,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在这里诗人借这个典故,既体现了友人吕厚庵东归故里,也包含着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友人归乡时复杂的情感。“相思寄我采薇诗”运用了伯夷、叔齐采薇的典故,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象征着坚守气节。诗人借此典故,寄托了自己和友人的家国情怀,即便友人归乡,也期盼着友人能坚守对故土的深情,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家国的坚守和对友人思念之情的传递。隐喻:“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运用了隐喻的手法,“情天”隐喻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当时台湾被割让,国家面临残缺、破碎的局面,就如同“情天”有了破损。“缺月”隐喻着被割让的台湾,月亮残缺代表着国土的不完整。“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整体隐喻着虽然当下没有办法弥补国家破碎、国土残缺的现状,但坚信像缺月总有一天会重新圆满一样,台湾终有一日会回归祖国怀抱,表达了诗人对台湾回归的坚定期盼。
3. 分段赏析
首联“吾人聚散本难知,分手何须泣路歧”,以理性的思考开篇,“吾人聚散本难知”指出人生中人们的聚散是难以预料的常理。“分手何须泣路歧”则直接劝慰友人,在分别的岔路口不必哭泣,体现出诗人豁达超脱的态度,让友人在离别时能放宽心态,不要过于悲伤。颔联“但使三生盟片石,不应一步阻雷池”,运用典故,“三生石”代表着坚定的前世、今生和来世的盟誓,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雷池”在古代有不可逾越的限制之意,这里说只要彼此有像三生石那样坚定的盟誓,就不应被这小小的一步分别所阻碍,强调了情谊的力量可以超越距离,进一步劝慰友人不要因分别而担忧。颈联“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运用比喻的手法,“情天再补虽无术”承认在现实中无法轻易修复情感上出现的裂痕或遗憾,但紧接着“缺月重圆会有时”以缺月总会有再次变圆的时候作比,形象地表达出虽然当下分别,但未来仍有相聚的时候,给友人带来希望和安慰,让友人对未来重逢充满期待。尾联“珍重莱衣归故里,相思寄我采薇诗”,既有对友人的嘱咐,又有情感的寄托。“珍重莱衣归故里”,“莱衣”象征着孝养父母,诗人嘱咐友人穿着莱衣荣归故里时要多多珍重,体现出对友人的关怀。“相思寄我采薇诗”,诗人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寄托在《采薇》诗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又通过这种诗意的方式延续了彼此的友情,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
上一篇:清·屈大均《菊残 其一》
下一篇:清·弘历《驰烟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