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云收翠岭":残余的云朵从翠绿的山岭上渐渐消散,
"夕雾结长空":傍晚的雾气在辽阔的天空中凝聚起来。
"带岫凝全碧":雾气环绕着山峦,使山峦仿佛凝聚了满眼的碧绿,
# 带岫:雾影与山峦连成一片。
"障霞隐半红":又像一道屏障遮挡着霞光,让霞光隐隐透出半分红色。
# 障霞:遮蔽着的彩霞。
"仿佛分初月":那雾气仿佛能分辨出初生的明月的形状,
# 初月:初出之月。
"飘飖度晓风":在清晨的微风中飘飘悠悠地流动着。
# 飘飖:飘摇,在空中随风飘动。
"还因三里处":还因为在不远处三里之外,
# 三里:三里雾,谓气迷蒙难辨。
"冠盖远相通":达官显贵们的车乘往来相通。
# 冠盖:仕宦之冠服车盖,代指仕宦。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诗人开篇便将视角投向远方,描绘出一幅雄浑的暮景。“残云收翠岭”,意味着残云从翠绿的山岭上方逐渐消散,给人一种动态的视觉体验。“夕雾结长空”,点明时间是傍晚一个“结”字,描绘出雾气由淡变浓的过程,营造出朦胧又壮阔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这两句聚焦在山峦、雾气和霞光上。雾气像碧绿丝带环绕山峦,让山峦看上去一片翠绿,凸显出雾气浓厚,二者相融的美感。雾气又像屏障,遮住霞光,只透出半分红色,“障”和“隐”既写出雾气对光线的遮挡,又描绘出朦胧神秘的画面,碧色与红色相互映衬,让画面更有层次感。颈联“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作者发挥想象,将雾气比作初升的月亮,说雾气好像能呈现出初月的轮廓,给人柔和朦胧的感觉。“飘飖度晓风”描绘出雾气在微风中轻盈飘动的样子,展现出雾气空灵、闲适的特点,加深了诗歌的朦胧意境。尾联“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最后两句从写景转到写人间景象。在雾气中,三里外达官贵人的车乘来来往往。“冠盖”代表达官的车乘,这表明当时社会太平、交通顺畅,也流露出李世民对自己统治的自信与得意,升华了诗歌主题。
上一篇:唐·李群玉《桑落洲》
下一篇:唐·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