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lián

朝代:唐作者:储光羲浏览量:2
qiǎn
zhǔ
xìng
huā
fán
shēn
tán
líng
shū
wǎng
fāng
chǐ
yāo
shàng
shū
guǎng
广
jiāng
shù
qiān
jué
fāng
làng
zhōng
hǎi
tóng
liú
xià
jiāo
rén
chūn
yàn
shí
yǐn
zhōu
xīn
píng
mǎn
cǎi
cǎi
chéng
xián

译文

水浅的小洲上荇菜花朵繁茂,水深的潭子里菱角叶子稀疏。独自前往才正能获得内心的自在,以邀请淇水边的美女同游为羞耻。宽广的江面上没有田间小路,辽阔的大湖没有边际角落。波涛中仿佛有海童在说话,流水之下是鲛人居住的地方。春天的大雁时不时隐没在小船旁,新生的浮萍又长满了整个湖面。在夕阳西下时尽情采摘,此时不再去想谁是贤能谁是愚笨。

逐句剖析

"浅渚荇花繁":水浅的小洲上荇菜花朵繁茂,

# 荇:一作荷。

"深潭菱叶疏":水深的潭子里菱角叶子稀疏。

# 潭菱:一作塘菱。

"独往方自得":独自前往才正能获得内心的自在,

# 得:一作获。

"耻邀淇上姝":以邀请淇水边的美女同游为羞耻。

"广江无术阡":宽广的江面上没有田间小路,

"大泽绝方隅":辽阔的大湖没有边际角落。

# 泽:一作罗。

"浪中海童语":波涛中仿佛有海童在说话,

"流下鲛人居":流水之下是鲛人居住的地方。

"春雁时隐舟":春天的大雁时不时隐没在小船旁,

# 雁:一作荻。

"新萍复满湖":新生的浮萍又长满了整个湖面。

"采采乘日暮":在夕阳西下时尽情采摘,

"不思贤与愚":此时不再去想谁是贤能谁是愚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莲词》是唐代储光羲的作品,以自然景致为背景,通过描绘浅渚荇花之繁、深潭菱叶之疏,展现了水乡的宁静与生机。诗中“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表达了诗人对独立自由的追求,不屑于世俗的诱惑。而“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广阔与无垠,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渺小与自在。后以“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等奇幻元素,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最后,“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描绘了诗人在日暮时分采撷的悠闲景象,表达了对贤愚不分、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独立及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储光羲(706?~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祖籍兖州(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开元进士,初任冯翊县尉,后转任安宜、下邽、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迫受伪职,乱平后自归朝廷请罪,后贬岭南。储光羲的诗,多写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风格朴实。在各种诗体中,其“独以五言古胜场”,但是有刻意学习陶渊明,力造古雅的倾向。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代表作品有《杂咏五首》《江南曲四首》。明人辑存《储光羲诗集》5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诗开篇“浅渚荇花繁,深潭菱叶疏”,描绘出一幅水乡泽国的自然景致,浅滩处荇花盛开,繁茂艳丽,深潭中菱叶稀疏,高低错落,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不同的水生植物生长状态,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韵律,营造出清新且富有层次感的画面。“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表明诗人独自前往这山水之间方能获得内心的自在与满足,以“耻邀”体现出其不慕世俗、不屑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的孤高情怀,更向往在自然中找寻纯粹的自我,凸显出诗人特立独行的个性与精神追求。“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描写广阔的江河没有纵横交错的小路,大湖泽地也不见人为划定的边界角落,强调了自然之地的广袤无垠与原始质朴,暗示其未受尘世过多侵扰,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纯净以及其内心对这种纯粹自然的推崇。“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海浪之中传来海童的话语,水流之下便是鲛人的居所,融入了神话传说元素,为诗歌增添了奇幻神秘的色彩,也从侧面烘托出这片水域的深邃古老,引发读者对未知神秘世界的遐想。“春雁时隐舟,新萍复满湖”,春天大雁偶尔掠过舟旁,新生的浮萍又布满整个湖泊,生动地呈现出季节变化带来的灵动景象,“时隐”“复满”等词精准地捕捉到瞬间的动态变化,使画面鲜活起来,展现出自然时刻处在发展演变之中,充满生机活力。“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写诗人趁着日暮时分采摘着什么,此时已不再去思量贤愚之分,全身心投入到这自然劳作与享受之中,表达出一种远离世俗评判、沉浸自然、逍遥自在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自身行为和心境的多方面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勃《重别薛华》

下一篇:唐·王昌龄《李四仓曹宅夜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