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guī
zài
shuài
ěr
chéng
yǒng

朝代:隋作者:孙万寿浏览量:2
xué
huàn
liǎng
chéng
guī
xīn
píng
xiāng
shàng
wàn
shān
qiū
yuán
míng
rén
chóu
cǎn
yún
guàn
fēng
shēng
hèn
suī
duō
shì
shāng
qíng

译文

在学问和仕途上都没有取得成就,想要归乡的心情难以平静。故乡还远在万里之外,秋天的山中夜里猿猴哀鸣。人忧愁时连云彩都显得惨淡,长期漂泊在外对风声都已习惯。羁旅的愁恨有千般万种,归根结底都是让人伤心难过。

逐句剖析

"学宦两无成":在学问和仕途上都没有取得成就,

# 宦:《初学记》作官。文苑、万花谷同。

"归心自不平":想要归乡的心情难以平静。

"故乡尚万里":故乡还远在万里之外,

"山秋猿夜鸣":秋天的山中夜里猿猴哀鸣。

# 山秋:万花谷作秋山。

"人愁惨云色":人忧愁时连云彩都显得惨淡,

"客意惯风声":长期漂泊在外对风声都已习惯。

# 惯:文苑作愧。

"羁恨虽多绪":羁旅的愁恨有千般万种,

# 绪:一作情。

"俱是一伤情":归根结底都是让人伤心难过。

# 俱是一伤情:《初学记》二十四作东归在路诗。文苑英华二百八十九。万花谷后二十五作孙万寿诗。《诗纪》百二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归在路率尔成咏》是隋代孙万寿创作的五言律诗。主题及内容上,诗聚焦诗人求学与仕途皆不如意后东归途中的心境。起句直白袒露自身困境,由此引发“归心自不平”的愤懑与急切。随后强调归乡路迢迢,加重思乡愁绪,“山秋猿夜鸣”借秋山夜猿啼声,渲染凄凉氛围。后两句通过移情于景,将愁绪外化于云色、风声,凸显羁旅孤寂。此诗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将仕途失意、羁旅思乡等复杂情感交织呈现,情感真挚深沉,直抒胸臆又含蓄蕴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二句“学宦两无成,归心自不平。”直接点明诗人的心境。“学宦两无成”,坦诚地说出自己在学问和仕途上都没有取得成就,这是诗人产生归心的根源。“归心自不平”,“不平”二字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愤懑与失落,求学求仕的失意让他急切渴望归乡,同时又对这种境遇心有不甘,奠定了全诗哀伤不平的基调。第三、四句“故乡尚万里,山秋猿夜鸣。”从空间和听觉角度渲染愁绪。“故乡尚万里”,直白地表明故乡路途遥远,归期难测,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山秋猿夜鸣”,描绘出秋天山中夜晚猿猴啼鸣的凄凉景象,猿啼在古诗中常象征哀伤,此景烘托出诗人在归途中孤独、愁苦的心境,使思乡之情愈发深沉。第五、六句“人愁惨云色,客意惯风声。”从视觉和触觉方面深化愁情。“人愁惨云色”,诗人的愁绪使得眼中的云色都显得惨淡,这是典型的移情于景,将内心的愁苦投射到外界景物上。“客意惯风声”,长期漂泊在外,对风声都已习惯,可这种“惯”并非适应,而是无奈与麻木,体现出诗人羁旅生涯的漫长与艰辛,更添孤寂之感。第七、八句“羁恨虽多情,俱是一伤情。”收束全诗,对前文的情感进行总结。“羁恨虽多情”,表明羁旅之恨丰富而复杂,包含着思乡、仕途失意等诸多愁绪。“俱是一伤情”,强调无论哪种愁绪,最终都指向令人伤心的结果,强化了整首诗哀伤的情感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隋·佚名《摄事十三首其一》

下一篇:隋·王胄《别周记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