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宦两无成":在学问和仕途上都没有取得成就,
# 宦:《初学记》作官。文苑、万花谷同。
"归心自不平":想要归乡的心情难以平静。
"故乡尚万里":故乡还远在万里之外,
"山秋猿夜鸣":秋天的山中夜里猿猴哀鸣。
# 山秋:万花谷作秋山。
"人愁惨云色":人忧愁时连云彩都显得惨淡,
"客意惯风声":长期漂泊在外对风声都已习惯。
# 惯:文苑作愧。
"羁恨虽多绪":羁旅的愁恨有千般万种,
# 绪:一作情。
"俱是一伤情":归根结底都是让人伤心难过。
# 俱是一伤情:《初学记》二十四作东归在路诗。文苑英华二百八十九。万花谷后二十五作孙万寿诗。《诗纪》百二十五。
1. 分段赏析
第一、二句“学宦两无成,归心自不平。”直接点明诗人的心境。“学宦两无成”,坦诚地说出自己在学问和仕途上都没有取得成就,这是诗人产生归心的根源。“归心自不平”,“不平”二字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愤懑与失落,求学求仕的失意让他急切渴望归乡,同时又对这种境遇心有不甘,奠定了全诗哀伤不平的基调。第三、四句“故乡尚万里,山秋猿夜鸣。”从空间和听觉角度渲染愁绪。“故乡尚万里”,直白地表明故乡路途遥远,归期难测,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山秋猿夜鸣”,描绘出秋天山中夜晚猿猴啼鸣的凄凉景象,猿啼在古诗中常象征哀伤,此景烘托出诗人在归途中孤独、愁苦的心境,使思乡之情愈发深沉。第五、六句“人愁惨云色,客意惯风声。”从视觉和触觉方面深化愁情。“人愁惨云色”,诗人的愁绪使得眼中的云色都显得惨淡,这是典型的移情于景,将内心的愁苦投射到外界景物上。“客意惯风声”,长期漂泊在外,对风声都已习惯,可这种“惯”并非适应,而是无奈与麻木,体现出诗人羁旅生涯的漫长与艰辛,更添孤寂之感。第七、八句“羁恨虽多情,俱是一伤情。”收束全诗,对前文的情感进行总结。“羁恨虽多情”,表明羁旅之恨丰富而复杂,包含着思乡、仕途失意等诸多愁绪。“俱是一伤情”,强调无论哪种愁绪,最终都指向令人伤心的结果,强化了整首诗哀伤的情感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上一篇:隋·佚名《摄事十三首其一》
下一篇:隋·王胄《别周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