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满天地":在那赤日炎炎似火烧,
# 赤日:火红的日头。
"火云成山岳":火红的云彩堆成了山岳的模样。
# 山岳:(炎热火红的)大山。喻酷热难以抗拒。,成:成为。变成。,火云:红云。炎热的赤色云彩,多指炎夏。
"草木尽焦卷":草木因酷热而枯萎卷曲,
# 焦卷:枯焦卷缩。,尽:都,全。
"川泽皆竭涸":河流与湖泊都已干涸见底。
# 竭涸:枯竭干涸。,皆:都。全。,川泽:河川与湖泽。
"轻纨觉衣重":即便是最轻薄的衣裳也觉得沉重,
# 衣重:衣服沉重(闷热)。,觉:感觉。还觉得。,轻纨:轻柔的细绢。轻柔的纨绔(指富家子弟的华美衣着)。
"密树苦阴薄":茂密的树林下难得一丝凉爽。
# 苦阴薄:还苦于树荫稀薄。辛苦的树荫很稀薄。,密树:稠密的树木。
"莞簟不可近":竹席变得难以靠近,
# 莞簟:蒲席与竹席。莞,指水葱一类的植物,亦指用其编的席。簟,竹席。苇席。
"絺绤再三濯":葛布衣物需反复洗涤以求清凉。
# 濯:洗濯。洗涤。,再三:二三。一次又一次,多次。,絺绤:夏天所穿的葛衣。絺,细葛布。綌,粗葛布。
"思出宇宙外":渴望能逃离这炽热的世界,
# 宇宙:“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天地和时间。,思:思绪。
"旷然在寥廓":心灵在浩瀚宇宙中寻求解脱。
# 寥廓:寂寥开阔(的天空)。空旷深远。,旷然:开阔的样子。豁然通晓。然,如此样子。
"长风万里来":长风从万里之外吹来,
# 长风:长久的风。远风,大风。
"江海荡烦浊":江海荡涤了烦闷与混浊。
# 烦浊:烦躁与污浊。杂乱污浊;苦热。,荡:荡涤。洗涤,清除。
"却顾身为患":回头审视自身的苦难,
# 身为患:身体已经成为祸患。身体忧患酷热也。,却顾:退却顾虑。犹言反复考虑。回转头看。
"始知心未觉":才意识到心灵尚未觉悟。
# 心未觉:内心还没有感觉到。,始知:开始知道。初始知晓。
"忽入甘露门":忽然间仿佛进入了甘露之门,
# 甘露门:含有清凉甘露的门。又作甘露法门,佛教用语。甘露为涅槃之譬喻,故趋赴涅槃之门户譬之为甘露门。,忽入:忽然进入。一旦进入。
"宛然清凉乐":瞬间感受到了清凉与快乐。
# 清凉乐:清凉的音乐。乐,依诗韵应发‘月’音。有说‘清凉的乐趣’。,宛然:宛若,仿佛。真切,清楚。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对比天地间炽热的景象与人心中渴望清凉的强烈愿望,如“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与“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前者描绘出酷热难耐的环境,后者则展现了心灵解脱后的凉爽感受,以此突出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象征:诗中的“甘露门”象征着一种超脱现实苦难、获得内心平静的途径或境界。通过对这一意象的使用,王维巧妙地表达了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心灵慰藉的主题思想。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涸竭。”运用夸张和白描手法,“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极言烈日之盛、火云之烈,直观展现天地间被酷热笼罩的场景;“草木尽焦卷,川泽皆涸竭”直白描绘出草木在高温下枯萎、河川湖泽干涸的惨状,生动呈现出酷热天气对自然界的严重破坏,传达出令人窒息的炎热氛围与诗人对极端气候的忧思。中间四句“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从人的感受角度描写酷热。即使穿着轻薄的丝织品,仍觉衣服沉重闷热;茂密的树林,也让人苦恼树荫不够浓密。平时凉爽的竹席无法靠近,细葛布的衣服洗了又洗。通过细腻刻画人在酷热下的体感和行为,以小见大,强化了炎热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与不适。后八句“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诗人思绪从现实的酷热中抽离,想象自己超脱宇宙,置身辽阔空间,感受万里长风、江海涤荡烦热。随后反思自身,意识到身体的烦热是因内心未超脱。最后“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以形象化表达,写出心灵获得解脱后的清凉愉悦,从情感和意境上实现转折升华,揭示出只要心境豁达,便能在困境中寻得内心宁静清凉的主旨。
上一篇:唐·贯休《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下一篇:唐·薛涛《送卢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