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生为七尺男儿却一生无所成就,如今满头白发,
# 皓白:纯白,洁白。,男儿生无所成:意谓男子汉大丈夫生活在世上无所成就。生无所:一作一生无。
"牙齿欲落真可惜":牙齿将要脱落,实在值得惋惜。
# 可惜:值得惋惜。,真:实在,的确。,落:脱落。
"忆献三赋蓬莱宫":回想当年我献三大礼赋于皇宫,
# 蓬莱宫:唐宫名,在陕西省长安区东。原名大明宫,唐高宗时改为蓬莱宫。,献三赋:三赋,指杜甫所作的三大礼赋,即《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忆:回想。
"自怪一日声辉赫":为皇帝所赏识,自己也奇怪竟一日之间便声名显赫。
# 辉赫:一作燀,一作烜。,自怪:自己也奇怪。怪,奇怪、惊奇。即显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集贤殿的学士们站立围观者密集众多,排列像堵墙,
# 堵墙:指集贤殿内的学士们站立围观者密集众多,排列如墙。
"观我落笔中书堂":争相观看我在中书堂下笔应试文章。
# 中书堂:中书省的政事堂。,落笔:下笔。
"往时文彩动人主":以往的时候以文彩惊动君王,
# 人主:指唐玄宗。,动:惊动,触动。,往时:以往的时候。往,即过去、从前。
"此日饥寒趋路旁":而如今却因饥寒交迫奔走在路旁。
# 趋:奔走。,此日:即如今。此,一作今。
"晚将末契托年少":晚年时把自己的真情托给年轻的同僚,
# 末契:指长者与晚辈的交谊。一作节契。
"当面输心背面笑":而他们却当面推心置腹,背地里把我嗤笑。
# 输心:掏心,表示真心。输,一作论。
"寄谢悠悠世上儿":告知你们这些世俗的世间小儿,
"不争好恶莫相疑":我无心与你们争竟好恶,请不要相互猜疑于我。
# 好恶:指交情的疏密。,不争:不论。不:一作“莫”。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感怀诗。此诗追忆了诗人杜甫昔日献赋得到唐玄宗赏识而声名显赫的往事,描绘了如今自己辞掉严武幕职后饥寒交迫、遭受幕僚排挤的窘迫处境,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官场的丑恶与世态炎凉,表达了诗人对人世冷暖的厌倦和憎恶,以及内心的积郁、不快和对自身心志的表明。
2. 写作手法
对比 :“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与“此日饥寒趋路旁”形成鲜明对比,将诗人昔日献赋后受皇帝赏识、集贤学士关注,声名显赫的场景,与如今饥寒交迫、窘迫地在路旁的情景相对照,突出了今昔境遇的巨大落差,体现出世事的无常。白描:“饥寒趋路旁”,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当前饥寒交迫、落魄的状态,寥寥数字,形象地展现出其艰难处境,以少胜多,表现力强。细节描写:“当面输心背面笑”,通过对人物在人际交往中表面和背后不同态度的细节刻画,生动地描绘出那些心口不一、虚伪做作之人的丑恶嘴脸,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也反映出当时人际关系的复杂与险恶。
3. 分段赏析
《莫相疑行》前六句,以“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自伤老大开篇,奠定悲怆基调,随后“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运用对比与叙述,回忆昔日献赋受赏、声名大噪之事,尽显往昔荣耀,情感高昂;后六句,“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将今昔强烈对比,突出当下落魄,“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以细节描写,刻画世态炎凉、人心虚伪,最后“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发出劝世感慨,饱含对世态的愤懑与无奈,整首诗通过今昔境遇的对照、细节呈现及直抒胸臆,深刻展现诗人复杂心境与对现实的洞察。
# 他人于“当面输心背面笑”之下文必有馀怨,公卒章优游闲暇,了无忿怼。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刘须溪云:写得彻至,怀抱如洗。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此诗追昔抚今,不胜悲慨,于篇尾流露其意。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当面输心背面笑”,乃俗子常态,古今一也。夫子美名垂万年,岂与世上儿争好恶哉!而或者疑之,故有“寄谢”之句,且题曰:莫相疑行。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 徐中行曰:人情纸薄。果如此,掩袂老妓《琵琶行》未可与白发宫娃道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胡夏客云:“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虽怀抱如斯,亦品地有失。凡诗,必说忧君忧国,太迂;但言愁饥愁寒,太卑。杜公不免有此二病。今按:公之忧君国,根于至性;愁饥寒,出于真情。若欲避此而泛言景物,反非本来面目。宣子之说,未为少陵知音。追昔抚今,无限悲慨,于结尾露意。自怪妙(“自怪一日”句下)。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一句写尽世情(“当面输心”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杜甫《北征》
下一篇:唐·杜甫《题省中院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