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péng
chéng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2
tiān
xià
bīng
yòu
dòng
tài
píng
jìng
shí
zhě
shuí
nǎi
shī
suǒ
qián
nián
guān
zhōng
hàn
jǐng
duō
suì
dōng
jùn
shuǐ
shēng
mín
wéi
liú
shī
shàng
tiān
yìng
huò
yǒu
suí
jìn
duǎn
yóu
zhì
tóng
chí
gān
wéi
zhǐ
xuè
shū
shàng
yán
chén
yáo
shùn
xià
yán
yǐn
lóng
kuí
yán
duō
gǎn
wén
shǎo
wēi
ruí
guài
zài
xún
liáng
shí
qín
suī
yún
měi
xiàn
chī
jiān
fēng
zài
suǐ
gěng
gěng
kōng
zuó
zhě
dào
jīng
chéng
péi
gāo
chē
chí
zhōu
háng
duō
jùn
lùn
xiá
jiàn
dài
wèi
néng
máo
dào
kǒu
gǎn
guī
lái
róng
jiān
jīng
lián
huò
zhōng
zhāo
jiàn
xiāng
chéng
xián
zhé
máng
máng
kōng
bēi
jiǔ
mǐng
dǐng
jūn
zhī
wéi
shuí

译文

天下的兵乱又一次兴起,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太平的日子。管理朝政、出谋划策的究竟是些什么人啊,国家大事还是有处置失当的地方。前年关中地区遭到旱灾,乡村里不少人都活活饿死。去年东郡又发大水,好多百姓又被淹死。老天爷是不会没有原因而报应的,是降祸还是降福都各有缘故。我想要呈上一封治国的短策,却没有机会到达皇帝跟前。只好挖空肝脏作纸张,滴出鲜血来书写呈辞。上边陈述尧舜圣贤的道理,下边引用龙夔治国的方法。策上的文字慷慨激昂,文字也朴实无华。读第一遍时自己就已然觉得怪异,再三寻思,又开始疑虑重重。就好比吃芹菜,虽然自己觉得味道很好,但要献给皇上就有些愚痴了。只好把它封存在心里,耿耿于怀,而空自叹奇。前些日子我到京城里来,时常陪着达官贵僚的高车到处驱驰。朝廷中也多俊才高士,他们的议论也没有什么错误。对待我的态度也非常客气,但也始终是停留在表面上罢了。因此我的话到了嘴边也不敢倾吐,只好耐心地等待着时机。我回到徐州,处在戎马之中,不时被惊动而四下顾盼,就像失去了伴侣的孤雌。好几天都不作声,终日都被别人欺侮。只要一有空闲,我就骑上马,漫无目的地走向空荡荡的山坡。如果碰到有酒喝就喝个酩酊大醉,你知道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逐句剖析

"天下兵又动":天下的兵乱又一次兴起,

# 天下兵又动:指唐王朝对藩镇的战争。贞元十五年(799)三月,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反十五年十二月,又击溃了唐王朝的诸道讨伐军。十六年正月,唐德宗以韩全义为蔡州四面行管招讨使,统辖十七道兵以对付吴少诚。

"太平竟何时":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太平的日子。

"吁谟者谁子":管理朝政、出谋划策的究竟是些什么人啊,

# 吁谟者:指宰相。吁:一作𬣙。

"无乃失所宜":国家大事还是有处置失当的地方。

"前年关中旱":前年关中地区遭到旱灾,

"闾井多死饥":乡村里不少人都活活饿死。

# 闾井多死饥:贞元十四年冬,京师饥。

"去岁东郡水":去年东郡又发大水,

# 去岁东郡水:贞元十五年秋,郑滑大水。贞元十五年滑州、郑州一带黄河决口。

"生民为流尸":好多百姓又被淹死。

"上天不虚应":老天爷是不会没有原因而报应的,

"祸福各有随":是降祸还是降福都各有缘故。

"我欲进短策":我想要呈上一封治国的短策,

"无由至彤墀":却没有机会到达皇帝跟前。

# 彤墀:犹言丹墀,指皇帝殿阶,即皇帝面前。

"刳肝以为纸":只好挖空肝脏作纸张,

"沥血以书辞":滴出鲜血来书写呈辞。

"上言陈尧舜":上边陈述尧舜圣贤的道理,

"下言引龙夔":下边引用龙夔治国的方法。

# 龙夔:舜时的两个贤臣。

"言词多感激":策上的文字慷慨激昂,

# 感激:感慨而激动。指言辞的内容都是真情实感。

"文字少葳蕤":文字也朴实无华。

# 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比喻文采。

"一读已自怪":读第一遍时自己就已然觉得怪异,

"再寻良自疑":再三寻思,又开始疑虑重重。

"食芹虽云美":就好比吃芹菜,虽然自己觉得味道很好,

"献御固已痴":但要献给皇上就有些愚痴了。

# 献御:进献食物给皇上。

"缄封在骨髓":只好把它封存在心里,

# 缄封:紧闭深藏。

"耿耿空自奇":耿耿于怀,而空自叹奇。

# 耿耿:烦躁不安,心事重。

"昨者到京城":前些日子我到京城里来,

"屡陪高车驰":时常陪着达官贵僚的高车到处驱驰。

# 高车:指达官贵人。

"周行多俊异":朝廷中也多俊才高士,

"议论无瑕疵":他们的议论也没有什么错误。

"见待颇异礼":对待我的态度也非常客气,

"未能去毛皮":但也始终是停留在表面上罢了。

"到口不敢吐":因此我的话到了嘴边也不敢倾吐,

"徐徐俟其巇":只好耐心地等待着时机。

"归来戎马间":我回到徐州,处在戎马之中,

"惊顾似羁雌":不时被惊动而四下顾盼,就像失去了伴侣的孤雌。

# 羁雌:没有伴侣的鸟。

"连日或不语":好几天都不作声,

"终朝见相欺":终日都被别人欺侮。

"乘闲辄骑马":只要一有空闲,我就骑上马,

"茫茫诣空陂":漫无目的地走向空荡荡的山坡。

# 陂:山旁。

"遇酒即酩酊":如果碰到有酒喝就喝个酩酊大醉,

"君知我为谁":你知道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归彭城》乃唐代诗人韩愈所著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君知我为谁”为情感核心,深刻展现出诗人空怀壮志,却无奈进身无路的落寞与失意心境。开篇从天下大局起笔,生动勾勒出当时的社会乱象,随后历数朝廷百官虚伪无能的种种丑态,淋漓尽致地倾吐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激愤之情。在字里行间,时常巧妙地流露出讽刺之意;而在那些忧怨感叹之处,又满含着无尽的伤感与无奈。整首诗语言看似平浅质朴,实则蕴含深厚;节奏富有起伏变化,气势颇为强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归彭城》为唐代诗人韩愈于贞元十六年(800)创作,彼时韩愈从京师返回彭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政治讽喻的五言古诗,由唐代韩愈创作。诗中讽刺之意暗隐,忧怨间满是伤感无奈。其语言平浅却内涵深厚,节奏起伏且气势强盛,生动再现了一位不合时宜、满腹伤感的孤独文人形象。

2. 分段赏析

“天下兵又动,太平竟何时。吁谟者谁子,无乃失所宜。”开篇诗人直击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天下兵又动”,一个“又”字,道尽百姓对战争的厌倦与无奈,频繁的战乱让百姓苦不堪言,诗人不禁发出“太平竟何时”的深切追问,这一问,饱含着对和平的强烈渴望。紧接着,诗人将质疑的目光投向朝廷的决策之人,“吁谟者谁子,无乃失所宜”,他怀疑那些谋划国事的人举措失当,为全诗奠定了批判现实的基调,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诗人具体描述了百姓遭受的灾难。“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前年关中大旱,村落里百姓因饥饿大量死亡,呈现出一幅凄惨的人间炼狱景象。“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去年东郡遭遇水灾,民众被洪水冲走成为流尸,画面惨不忍睹。“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诗人认为上天降灾祸并非毫无缘由,似乎在暗示人间的苦难与朝廷的作为有关,进一步深化了对现实的批判。“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上言陈尧舜,下言引龙夔。言词多感激,文字少葳蕤。一读已自怪,再寻良自疑。食芹虽云美,献御固已痴。缄封在骨髓,耿耿空自奇。”这部分诗人倾诉自己的报国之心与无奈处境。“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诗人一心想要向朝廷进献治国良策,却连朝堂的台阶都无法靠近,满腔抱负无处施展。“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运用夸张手法,极言自己为进言的赤诚,即便肝脑涂地也要书写谏言。他在谏言中“上言陈尧舜,下言引龙夔”,陈述尧舜的治国之道,援引龙夔等贤臣事迹,言辞饱含情感,不事雕琢。然而,诗人自己读完都觉得怪异、疑惑,认为自己像献芹之人一样愚蠢,可这些想法又深深扎根心底,难以释怀,深刻体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执着。“昨者到京城,屡陪高车驰。周行多俊异,议论无瑕疵。见待颇异礼,未能去毛皮。到口不敢吐,徐徐俟其巇。”诗人回忆在京城的经历。“昨者到京城,屡陪高车驰”,描绘出自己在京城跟随权贵出行的场景。表面上,“周行多俊异,议论无瑕疵”,周围都是才华出众之人,议论看似完美无缺。但实际上,诗人感觉自己“未能去毛皮”,难以融入其中。即便有想法,也“到口不敢吐,徐徐俟其巇”,只能小心翼翼,等待合适时机,反映出京城官场表面和谐下的虚伪与压抑。“归来戎马间,惊顾似羁雌。连日或不语,终朝见相欺。乘闲辄骑马,茫茫诣空陂。遇酒即酩酊,君知我为谁。”诗人回到彭城,身处戎马之间,“惊顾似羁雌”,像失群的雌鸟般惊恐不安。“连日或不语,终朝见相欺”,在彭城的日子里,常常整日不说话,还总遭人欺瞒。于是诗人“乘闲辄骑马,茫茫诣空陂”,空闲时只能骑马到空旷之地排遣愁绪。“遇酒即酩酊,君知我为谁”,借酒浇愁,最后发出“君知我为谁”的感慨,无人理解自己的内心,尽显孤独与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人人惊公多险句,余谓险字工夫,实从夷字经验而来。读此首,可以领悟关巧。

清诗人方世举《评注韩昌黎诗集》

# 不到“二雅”不肯捐,似此真是矣。

近代新建县文献委员会主任兼主编程学恂《韩诗臆说》

# 唐诸诗人,高者学陶、谢,下者学徐、庾,惟老杜、李太白、韩退之早年皆学建安,晚乃各自变成一家耳。……韩退之《孤臣昔放逐》、《暮行河堤上》、《重云》、《赠李观》、《江汉》、《答孟郊》、《归彭城》、《醉赠张秘书》、《送灵师》、《惠师》并亦皆此体,但颇自加新奇。

宋范温《潜溪诗眼》

# 韩诗语带粗颣痕。

明陆时雍《唐诗镜》

# 一肚皮不合时宜,无所发泄,于此章吐之。究竟不能尽吐,一起一结,感叹何穷!查晚晴曰:结语奇。连上数句读,觉公亦有不满于建封也。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忧时伤乱,感愤无聊,骑马空陂,不减途穷之哭。“周行”、“俊异”数语,风刺微婉,所谓“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也。“刳肝”、“沥血”句,从少陵《凤凰台》诗化出。又庾信《经藏碑》有“皮纸骨笔”之句。退之虽不喜用释典,然运化前人词语,自无嫌也。

清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曙《风筝》

下一篇:唐·张籍《法雄寺东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