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俱净":风和烟都消散了,
#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天山共色":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 共色:同样的颜色。共:同样的。
"从流飘荡":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
#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任意东西":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 任意东西: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
# 许:表示约数。,至:到。,自:从。
"奇山异水":奇异的山,灵异的水,
"天下独绝":天下独一无二的。
# 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
"水皆缥碧":水都是青白色的,
# 缥碧:浅青色。,皆:全,都。
"千丈见底":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
# 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直视无碍":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急湍甚箭":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
# 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急湍: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
"猛浪若奔":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 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若:好像
"夹岸高山":夹江两岸的高山上,
"皆生寒树":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
# 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负势竞上":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互相轩邈":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 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争高直指":争着向上,
#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成峰":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 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石":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
# 激:冲击,撞击。
"泠泠作响":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
# 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相互和鸣,
# 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好:美丽的。
"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 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蝉则千转不穷":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
# 蝉则千转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猿则百叫无绝":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鸢飞戾天者":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
# 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鹰》:“鸢飞戾天,鱼跃于潮。”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鸢,俗称老鹰,凶猛面善高飞。戾,至、到达。
"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 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经纶世务者":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
# 经纶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
"在昼犹昏":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 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
#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掩映。交,相互。
"有时见日":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 日:太阳,阳光。,见:看见。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却好学有俊才,为沈约所赏。初为吴兴太守柳恽主簿,后任奉朝请等职。曾私撰《齐春秋》,因武帝认为不实而书焚官免,又奉命撰《通史》,未竟而卒。吴均才气俊迈,“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文坛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多为赠答、送别、游览之作。他的诗格调清丽,音韵和谐,属于典型的齐梁体,但语言明畅,用典妥帖,无堆砌之弊。其散文如《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文辞骈偶,写景如画,文笔清隽简净;其《檄江神责周穆王璧》《饼说》二文,于俳谐中寄寓不平之意。主要作品有《山中杂诗》《赠王桂阳别诗》《送柳吴兴竹亭集诗》等。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书信体山水骈文。描绘了富春江一带奇山异水的秀丽风光,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为纲,展现江水的清澈湍急、群山的高峻幽深;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体现出其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在优美的山水画卷中寄寓深刻的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多感官描写:视觉上,描绘了“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的画面,展现了江水的清澈、山峦的苍翠及光影的变化;听觉上,捕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的声响,呈现了泉水的清脆、鸟鸣的和谐、蝉猿的持续啼叫。视听结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既见其景,又闻其声,感受到富春江山水的生机与灵秀。比喻: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两句,将湍急的江流比作射出的箭,突出水流速度之快;将汹涌的浪涛比作飞奔的骏马,展现浪涛的迅猛与气势。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江水湍急、汹涌的特点,使抽象的水流状态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江水的动态力量与磅礴气势。
3. 分段赏析
开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六字,如大笔泼墨,瞬间涤荡尽世间尘埃。“风烟俱净”不仅写尽空气之澄澈,更暗含时序特征——唯有秋高气爽之时,方能见此无纤尘的晴空;“天山共色”则打破天地界限,将高远的天际与连绵的山峦融作一片青翠,既显空间之开阔,又含色彩之和谐。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远景勾勒,实则为全文奠定了清朗空明的基调,仿佛读者已随作者一同站在舟头,仰望苍穹,俯察江流。紧接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笔锋由景及人,写小舟随江流自在漂荡的情态。“从流”二字暗藏江水之平缓,而“任意东西”则尽显作者心境之闲逸——不刻意追求目的地,不执着于行止之速,唯以自然为归,以山水为乐。这种随遇而安的姿态,恰与后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感悟形成呼应,为文末的抒情埋下伏笔。首段末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游踪收束全景,用“天下独绝”的赞叹定下全文核心。这不仅是对富春江山水的极致推崇,更像一把钥匙,引读者急于探寻这“独绝”之处究竟何在,使文章自然过渡到下文对“异水”与“奇山”的具体描摹。第二段聚焦“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先写江水色泽与深度:“缥碧”一词精准描摹出江水如青白色丝织品般的质感,既见其清澈,又含其温润;“千丈见底”则以夸张手法极言水深,却偏能“见底”,更显水质之纯净。紧随其后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烘托江水的清澈——游鱼的灵动、细石的纹理,皆能透过水面清晰可见,仿佛江水并非阻隔,而是一层透明的琉璃,将水下世界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眼前。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笔法,让静态的澄澈之美变得可触可感。笔锋骤转,“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以两个生动比喻写江水的动态:湍急的江流比射出的箭更快,汹涌的浪涛如奔马般迅猛。“甚箭”突出速度之疾,“若奔”强调气势之猛,与前文的静美形成强烈对比。作者不写江流如何“急”,而以“箭”喻其速;不写浪涛如何“猛”,而以“奔马”喻其势,使抽象的水流状态变得具象化,读者仿佛能听见箭破空之声、马奔腾之响,感受到江水因地势变化而迸发的力量。短短数句,静时如镜,动时如雷,动静相济间,富春江的水之“异”跃然纸上。第三段先写山势之雄:“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树”一词既点出山林的苍翠,又含一丝冷峻之气,暗示山势之险峻;而“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三组拟人化描写,更赋予山峦以生命——仿佛群山都在凭借地势竞相向上,伸展臂膀,争夺着与天空的距离,最终形成“千百成峰”的壮阔景象。作者的视线从局部到整体,从低处到高处,层层拓展,既写尽山势的雄奇险峻,又暗含观赏者面对自然时的震撼:在这奋发向上的群山面前,人仿佛也变得渺小,唯有敬畏。再写山中奇趣,作者将笔触从山势转向声响与光影,以视听结合的手法展现山林的灵秀。“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四句捕捉四种声音:泉水击石的清越如玉石相击,飞鸟相和的婉转似乐曲合奏,蝉鸣的连绵如私语不绝,猿啼的悠长若呼唤远山。这四种声音交织成一曲山林交响乐,既显自然之生机,又含天地之和谐,让寂静的山峦因声响而更显灵动。随后“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转写树木与光影:横斜的树枝遮蔽天空,使白昼也如黄昏般幽暗;稀疏的枝条交错间,偶尔有阳光漏下,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两句既与段首“皆生寒树”相照应,写尽树木的繁茂,又以“昏”与“日”的对比,写出光影变化的奇妙,虚实结合间,让山林更显幽深神秘。最妙的是插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议论。作者以观景者的心理变化“言志”:那些追逐名利、极力攀高的人,见此山峰会平息功利之心;那些忙于政务、被俗务缠身的人,窥此幽谷会流连忘返。这不仅反衬出山水的超凡魅力,更暗含作者对官场纷扰的厌弃与对自然本真的向往。结合吴均一生坎坷、曾遭焚书免职的经历,便知这并非空泛的感慨,而是他历经世事沧桑后的真心流露——在自然的雄奇与灵秀面前,世间的荣辱得失皆成过眼云烟。
4. 作品点评
这篇短文的语言如诗般隽永,音节婉转和谐,字里行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它对景物的描摹特色鲜明,既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流淌,又做到了情景交融、辞章精妙。读来既能让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又能带来心灵的愉悦与安宁,仿佛在诗情画意间完成了一场对自然与心境的双重洗礼。
# 《与朱元思书》诚为叔庠佳作。
元方回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作者对富阳至桐庐间的山水景色特征性的概括。这里的山水奇异超俗,饱含着由衷地赞赏之情。那负势竞上的寒树,那争高直指的气势,难道不是作者独立自由的一种个性,不是勇往直前的一种气势?与禽鸟共舞,与山水同乐,沉浸在这奇山异水之中,什么世间俗务,什么利禄功名,刹那间便会伴着美的体验灰飞烟灭。
不详陈平原
#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奇文,玄妙不可测。真可谓“云山苍苍,江水茫茫”。深深为文章和谐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高洁的志趣所感染。
不详何士光
# 清丽新巧,是骈文中佳作。
不详熊江平
上一篇:南北朝·佚名《木兰诗》
下一篇:南北朝·郦道元《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