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jīng
zhù
·
·
shuǐ

朝代:南北朝作者:郦道元浏览量:2
sāng
gān
zhī
shuǐ
yòu
dōng
liú
cháng
jīn
wěi
làng
tōng
jié
liǎng
dōng
西
yuān
tán
xiāng
jiē
shuǐ
zhì
qīng
shēn
chén
yàn
fàn
làn
shàng
dài
jiǎ
lín
qián
yuè
xià
yǎng
chí
tán
shēn
niǎo
suǒ
guǎ
wéi
liáng
ěr

译文

桑干支水向东流去,长长的河流弯弯曲曲,连通两湖泊,东湖和西面湖泊一水相连,深渊和潭水相互连接,这里的水极其清澈且水深,清晨的野鸭和傍晚的大雁,在水面上游弋,黑色甲壳的龟鳖和白色鳞甲的鱼儿,在水下游动出没。观望池潭,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美木而已。

逐句剖析

"桑干枝水又东流":桑干支水向东流去,

# 桑干枝水:今称黄水河,发源于山西省朔州市南,至应县西北入桑干河。

"长津委浪":长长的河流弯弯曲曲,

# 委:弯曲,曲折。

"通结两湖":连通两湖泊,

"东湖西浦":东湖和西面湖泊一水相连,

# 浦:这里指湖泊。

"渊潭相接":深渊和潭水相互连接,

"水至清深":这里的水极其清澈且水深,

"晨凫夕雁":清晨的野鸭和傍晚的大雁,

# 凫:野鸭。

"泛滥其上":在水面上游弋,

"黛甲素鳞":黑色甲壳的龟鳖和白色鳞甲的鱼儿,

# 黛甲素鳞:代指鱼鳖等水族。黛:青黑色。素:白色。

"潜跃其下":在水下游动出没。

"俯仰池潭":观望池潭,

# 俯仰:本指低头和抬头,这里代指观望。

"意深鱼鸟":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

# 意深鱼鸟: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

"所寡惟良木耳":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美木而已。

# 良木:美木。,寡: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经注·漯水》是南北朝郦道元所著的地理游记文。文章以桑干枝水为叙述线索,全方位勾勒自然风貌。开篇“长津委浪”四字,凝练展现桑干枝水东流时悠长起伏的水波形态;继而说明其最终汇入东湖与西浦,两湖间渊潭相连,构成广袤水域;接着着重描写水域清澈深邃之态,生动刻画水面飞鸟翱翔、水下游鱼嬉戏的鲜活场景;文末既流露出对这片水域的喜爱之情,也道出美中不足——此地缺乏优质树木的遗憾。全文借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寄寓着作者对自然的独到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470?~527),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官御史中尉,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关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被萧宝寅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郦道元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从少年时就有志于地理学研究。他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察水道变体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其著作《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也是6世纪时处于世界水平前列的地理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地理游记文。文章以桑干枝水为线索,描绘了其水流态势、汇流湖泊、水域生态等自然景观,既表达了对这片水域的喜爱,也道出缺乏优良树木的遗憾,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2. 分段赏析

“桑干枝水又东流,长津委浪”:描绘桑干枝水向东流淌的情景,“东流”点明流向,“长津委浪”四字精炼地勾勒出河水悠长、波浪起伏的动态画面,展现出水流的绵长与波澜壮阔之态。“通结两湖,东湖西浦,渊潭相接”:说明桑干枝水最终与东湖、西浦相连,两湖间渊潭彼此相通,简洁地交代水域的分布与连接情况,使读者对其水系格局有清晰认知。“水至清深,晨凫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先写水的清澈深邃,接着描绘清晨野鸭、傍晚大雁在水面游弋,黑色甲壳的龟鳖、白色鳞甲的鱼儿在水下潜游跳跃的画面,从视觉角度展现水域生物的生机与活力。“俯仰池潭,意深鱼鸟,所寡惟良木耳”:作者俯仰观赏池潭景色,对水中鱼鸟充满喜爱之情,同时也客观指出此处美景中唯一的不足是缺少优良树木,将观景感受与客观评价自然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王谌《绝句(其三)》

下一篇:南北朝·谢朓《齐雩祭歌 青帝 二》

猜你喜欢